王学泰《我们向历史要什么》一针见血:我们从没有以史为鉴
时间:2013-01-29 16:04来源: 作者:冷得像风 点击:
次
近日,由北京时代华语图书公司和中国华侨出版社联合推出王学泰先生的新作《我们向历史要什么》一书中,学者王学泰以他读史阅世几十年的经历告诉读者,古为今用其实只是个理想,每个时代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重复着前人曾走过的路、犯过的错,历史教训至明至
从百家讲坛开始到《明朝那些事儿》的热卖,近年几年这个社会的目光开始重新调向“历史”。可当问到:“我们向历史要什么?”时,我们的第一个反应大约就是“以史为鉴”。李世民一句“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将“以史为鉴”这个词,烙在历朝历代文臣谏官乃至帝国统治者的心坎上。可是在我们漫长文明史中究竟吸取了多少历史的经验教训?在“前车之覆”的地方,照样是翻车事故最多的地方。人们不断地重复着先人的错误,还认为自己在走新路,正如黑格尔那句名言“历史给我们的教训,就是我们根本没有从历史中领受到教训”。
近日,由北京时代华语图书公司和中国华侨出版社联合推出王学泰先生的新作《我们向历史要什么》一书中,学者王学泰以他读史阅世几十年的经历告诉读者,古为今用其实只是个理想,每个时代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重复着前人曾走过的路、犯过的错,历史教训至明至简。
有些精神,有些精神病
开篇王学泰与熊培云的对谈,从《水浒》的“游民文化”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推开一扇门来探看中国千百年来底层社会思想。在庙堂到江湖、皇权与民权之间有一座天枰,孰轻孰重恰是推动时代前进的助力,也同时是历代统治者一直探寻的平衡砝码。王学泰也谈到儒家思想、国学以及民国风的兴起,要重视儒家思想对中国思想的贡献,解决中国当前的问题,不需要特别深奥的道理。我们常常与常识作战。几十年中我们做的一些蠢事,恰恰是追求深奥得来的。我们曾经有过“精神病”的时代,这已经过去了50年,它已经作为反面资源进入我们的病历。可以说这也是我们的精神财富。每当我们头脑发烧、通体发热时就要检查一下,会不会现在不太明显了,但是隐性的“精神病”还是有的。
文明社会,第一不可缺的就是诚信
从历史教科书上我们看惯了皇权专制下统治者之间的尔虞我诈,虽有人怀疑儒家政治主张实现的可能性。其实,尔虞我诈只是皇权专制政治的一面,历史上的正统皇朝寿命大多在两三百年之间,如此长时间的统治完全依靠高压与诈术是不行的,七日常行政必须有诚信来维系
王学泰先生对历史及文化的关注点,多放在平民百姓这样一个维度和阶层身上,社会的平稳和老百姓有尊严生活,是对现在这个社会的思考。古代哲人也有美好社会理想,很少以无数“个人”充当实现这种理想的“垫背的”。虽然这话有些过分的理想主义,操作起来难以实现,但这种对个人的关注,把人看作是一切社会奋斗目的的想法还是体现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人文精神。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