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由和风先生而想起的文化问题

时间:2015-09-22 14:29来源: 作者:林畅野 点击:
在驳杂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系里面,说不定,每隔一段时间,总有一些子文化在消失和死亡。我们或许无法察觉到,等到我们失去它时,就会感到十分遗憾。许多文化领域,尤其是冷门的民间文化,在全国各地都遇到同样的问题。能够和愿意抢救这些濒临灭绝的文化的人少之又少。这是

和风先生在宝安群艺馆为市民做了一个题为《豫东有座女娲城》的报告。本次报告的内容大致就是讲述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当地的女娲神话传说、女娲经歌、女谣等。和风先生以自问自答并用方言加以吟唱的形式,为观众带来一次原生态的民间文化体验。和风先生强调了母亲文化在中华文化的重要位置,以《说文解字》对汉字的分析为例,同时引用郑小琼的诗歌加以佐证,他甚至以愤青的姿态宣讲孔子的学问是当官的学问,不是真正的国学。最令人感动的是,他声情并茂的民间曲艺说唱。听着这样动人的曲艺作品,我联想到了当代民谣歌唱者洪启、宋冬野、李志等人的文化寻根行动。由此我们可以引申出许多关于文化的话题。

当代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逐渐丧失其传统的纯粹的学术性了,在众多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当中已经成了冷门的学问。学院派只是在生产学术产品,失去了应有的人文关怀。学科的建设更多的是成为让学者获取学术文凭和获评职称的资格的途径,对现实生活失去了有效的关注。学院派的书斋式生活与田野的民间的原生态文化环境脱节了,只有少数真正的学者在寂寞地坚守。

和风先生不是学院派的专家学者,比起所谓的专家学者,他更值得我们的敬佩,因为他实实在在地传承当地的民间文化。他不会上网,都是在当地笔录自己收集和整理的口头文学,所撰写的书稿无法获得公开出版。这次能够在宝安群艺馆开设讲座是他努力的结果。《宝安日报》对此次讲座的报道将会引起怎样的反应,我们尚且不知道。和风先生已经78岁了,他担心自己花费毕生心血和精力整理的文化材料无法传播出去。他是孤独的,清醒的,也是无奈的。

现在的年轻人,谁还会关注传统文化呢?

在驳杂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系里面,说不定,每隔一段时间,总有一些子文化在消失和死亡。我们或许无法察觉到,等到我们失去它时,就会感到十分遗憾。许多文化领域,尤其是冷门的民间文化,在全国各地都遇到同样的问题。能够和愿意抢救这些濒临灭绝的文化的人少之又少。这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现实困境。

所谓文化,如果它被继承和发展,则会生生不息。问题是,现代中国处于全球化加速进程之中,大量异质文化在和本土文化相互竞争和冲突,甚至取代我们本土固有的文化。文化安全已经被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我们需要正视本土文化,去除糟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继承和发展,并加以创新,只有这样,中国文化在朝向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才会健康发展壮大,成为全球多元文化花园中的奇葩。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大有文章:直说电视圈里的人和事

作者:费默

本书是我国资深电视人费默撰写的,讲述电视圈内那些对圈外人保密的方方面面的怪人与怪事。从风光的主持人讲到电视节目…

发布者资料
林畅野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5-09-16 15:09 最后登录:2015-12-10 18:12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