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半壁江中文网_华语综合文化门户,深度访谈,观点评论,新书推荐,读书笔记,情感故事,文化新闻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文化播报 > 书事书讯 >

“烂书榜”缘何掌声稀稀拉拉?

时间:2011-01-03 23:55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朱晓佳 点击:
试想每当一本畅销书上市,各大媒体书评版都能用理性的姿态对它泼一泼冷水,当然,此时也允许另一部分人发表不同的意见,那么读者们是否也就能如围观烂片争论一样围观烂书争论,让真正的烂书无处可逃?久而久之,读者或许也练就了辨别的真功夫。

  岁末又至,各种纷缭杂陈的年度图书盘点,又适时地见诸报端。11月底,《深圳商报》与《晶报》发布“深圳读书月”评选的“2010年度十大好书”;12月21日,新闻出版总署主办的2010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推荐活动正式启动。《中华读书报》、凤凰图书网等诸多媒体也开始推荐一年一度的“十佳图书”。
  
  好书评选,成为读者们择书的重要参照。唯一看起来不和谐的,是12月初,书评人、出版人刘明清发布的“烂书榜”。这部榜单中不乏大牌,郭敬明、郎咸平、孔庆东赫然在列。另外,《潇湘晨报》的袁复生,每年都要筹划一次“烂书”评选,在过去四年中,许多被读者追捧的作者——于丹、郭敬明,甚至还有易中天、袁腾飞、余华、苏童这些颇得媒体喜爱的宠儿,都在这里被贴上“烂书”的标签,引得读者一阵错愕。
  
  无论是刘明清还是袁复生,都没有把“烂书榜”当成一种戏谑。刘明清仔细研究烂书一个月,袁复生严肃而认真地成立评委会,目的就是告诉读者,你手中拿的那本畅销书或者大师之作名不副实、营养不良。
  
  很多人会因此联想起美国电影界的“金酸莓”,这个已有31年历史的奖项,一直在跟“奥斯卡”唱反调,在“奥斯卡”提名前一天晚上提名,在“奥斯卡”颁奖前一天晚上颁奖,旨在评选“年度最烂电影”。在中国,也有类似奖项,叫“金扫帚”。
  
  但无论是“金酸莓”还是“金扫帚”,其意义都不能和“烂书榜”相提并论。拿今年的国产电影来说,张艺谋抛出《山楂树之恋》,《羊城晚报》批评:“世界这么乱,装纯给谁看”;陈凯歌抛出《赵氏孤儿》,《都市时报》又评价:“只会拍半部好电影”;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和《非诚勿扰2》一上映,媒体也骂得刻薄:“广告里面插电影”。
  
  但好书烂书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在书评界,少见负面的评论。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譬如出版社出于宣传目的,会同媒体形成利益共同体,刊登“吹捧式”的书评,但这并非主要原因,电影院线又何尝不与媒体达成战略联盟?更深层的原因,乃在于我们向来忽视,“烂书”于我们的戕害有多大,而“烂书”的市场与影响力又有多广。
  
  长期撰写书评的读书人,对于烂书不屑一顾,岂会花时间去写烂书书评?长期埋头于书堆的书评版编辑们,认为读者会有一双明辨好坏的慧眼,也绝不会去碰那些没有营养价值的畅销书,自己只用荐书。事实上,大部分读者并没有那么出色的分辨能力,否则烂书榜和畅销书不会有那么大的重合度。因为没有分辨能力,所以读者们挑书,总要先看那一排长长的推荐名单。
  
  于是,好学的读者纷纷去挑好的推荐,却被推荐所误,所以袁复生还有一个演讲,名字就叫做《为什么读书让我们变得更蠢》他做了一年一次的烂书榜,只有稀稀拉拉的掌声,没有带来实质的改变。因为常态的书籍批评并不存在。当你大喊这本书是烂书时,出版商已经赚了个盆满钵满。
  
  试想每当一本畅销书上市,各大媒体书评版都能用理性的姿态对它泼一泼冷水,当然,此时也允许另一部分人发表不同的意见,那么读者们是否也就能如围观烂片争论一样围观烂书争论,让真正的烂书无处可逃?久而久之,读者或许也练就了辨别的真功夫。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手机阅读请扫描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