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由89篇日记组成的纪实性图书(重庆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书中记录了作者在母亲病危之日悉心守护、逝世之时沉痛祭奠、永别之后感恩追忆的所做所为、所思所感。当它出现在各大书店的架上时,立刻吸引了读者的目光。从第一次上架到开机加印,仅仅过了一个月时间! 本书题材并不奇异,所写的是人人都会经历的生老病死、痛失至亲的人生常态。本书风格同样朴实无华,作者受过严格的新闻学训练,出现在其笔下的文字,没有任何虚饰,平实的语句都是作者走过这一段人生历程的真实感悟。
真实是最动人的。正是这种真,真人、真事的叙述,真情、真心的流露,感动了千千万万个读者,打动了人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我读此书,更为作者的用意所感动,那就是作者发出的“孝心不能等待”的呼唤。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在我们这个有着深远文化传统的国家,孝心、孝道,曾是每个人自幼接受的熏染,也是每个人至老背负的责任。
孝道乃中国古代社会最重要的道德和处事守则。假托孔子所写的儒家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孝经》,开宗明义第一章就指出:“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儒家思想把孝道作为人生之始、道德之本、教化之基,认为能对父母尽孝的人,才能对国家尽忠,才能立身成仁。
儒家提倡孝道,不仅影响了几千年中国人的思想情感,而且被历代封建统治者纳为治国安邦的良策。孝道是对人最基本的要求,能对养育自己的亲人尽孝,是做人的第一步要求;然后像报效自己的父母一样报效国家,是为尽忠;然后努力达到儒家的最高要求——仁。儒家提倡的“仁”,源之于“孝”,由“孝”而升华:“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论语》)“仁之实,事亲是也。”(《孟子》)。
在漫长的封建时代,追求忠孝两全,进而达到成仁的境界,成为中国人的精神追求。民间虽然长期有“忠孝难以两全”的说法,其实在通常情况下,“忠孝两全”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只要个人按照孝道和儒家经典的要求去努力。杨四郎被俘北国,十几年中思念故国和慈母,毕竟是夸张的舞台剧。
今天,和谐社会成为中国发展的一个目标,那么“忠孝两全”依然可以成为人们的重要追求。社会和谐必然以每个人自身和谐为元素,以家庭和谐为细胞。每个人自身的和谐当然包括多方面的内含,但孝敬父母绝对是其中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没有和谐的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怎么会有和谐的家庭?没有和谐的家庭,怎能构成和谐的社会?
自古以来,奉行孝道讲究个人的自觉行动。收录在《孝心不能等待》一书中的89篇日记告诉人们,孝敬父母要趁父母健在的光阴!因为生命很短暂很脆弱,而岁月却很残酷很无情!每一个追求忠孝两全和谐人生的人,就要像放不下自己追求的事业那样,尽最大努力做到“让孝心不再等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