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平《孽海情天》:写活生生的人的历史时代
时间:2013-03-17 22:17来源: 作者:孽海情天 点击:
次
读完马教授的“孽海情天”,感觉它哲理内涵深刻,处处感到马教授的哲学功底的深厚,也显示了他爱恨分明的立场。他用理智力量,对仇恶的现实进行富有哲理的理性批判,引导人们如何识别真与假,善与恶。呼吁人们要揭尽所能地去争取和努力创造更民主,更自由,更
马克平教授是澳门当代作家,学者,澳门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他给我寄来了他的小说《孽海情天》,我每天仔细阅看,爱不释手。这是澳门600多年来第一部长篇小说,它以言情小说的形式,把我们带到了那过去的28年。作者严格地遵照史实,真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中国人民的生存和生活状态。在绝望中挣扎的人们,憧景着,渴望着自由的社会的出现。我知道,从历史记忆到历史书写,需要很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他的笔下,历史是真实的,形象的,是活生生的人的历史时代。
马教授在中学时对哲学和社会科学都很感兴趣,读了很多马列著作,然而,那个年代一个连着一个的政治运动,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数不清的劫难,使他的政治信仰彻底崩溃。在“孽海情天”书中,他以感人肺腑的笔触,深刻地揭露了在“文化大革命”劫难中人民的悲惨遭遇。一对对真诚相爱的情侣,在“唯成分论”的政治漩涡中,遭到了灭顶之灾。书中几位有才华大学生,因为对时政有看法,遭到残害。马教授也同样遭受监狱之难,至今未能给于合理的结论。在狱中,他仍然坚持研究马列和毛著,经过长期的刻苦研究,终于把握了马列主义的本质。殘酷的現實,使他終於覺醒了!在獨裁統治的牢籠里,「覺醒」就意味著「滅亡」。真如有人说的那样,“最优秀的,往往是最固执的。”
他在书中提到,50年代以后,中国,尤其是对知识分子来说是个多事之秋。在“解放思想,大鸣大放,向党提意见”的口号下,有多少有知识能力,敢说话的的人被打成右派,流放艰苦的地方,葬送了一身。此时,我想到了章诒和的“往事并不如烟”,描写了章伯钧,储安平等一大批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也足称“以史为鉴”的教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也给广大农村带来破坏和灾难,导致“五风”盛行。安徽无为县的黄立众案件就是一个典型的错案,一个北京大学的学生,本来有着光明的前途,因对农民生活担忧,对“五风”不满而遭惨杀。同样在湖南的道县“文化大革命”的1967年7——9月,发生了群众性杀害“四类分子”及其子女事件,共被杀4519人,这种惨剧在历史上有过吗?这种历史惨剧应该由谁来承担?他呼吁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和正视这段历史,才可以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
马教授在书中用谐趣生动的语言,完整的艺术结构,往往寓贬褒之中,读起来步步引人如胜,余味无穷。对那些丑陋灵魂的披露和刻画,真是如木三分,令人叹为观止。这书真如一架《摩镜》,透过它,让我们看清了那过去的年代。
鲁迅说过,从水管里流出的是水,从血管里流出的是血。我觉得这部书字字句句都是从血管里喷涌出来的。可以说,这是充满着血泪,”撄人心“之作。每当我捧书阅看,一种伴随魂灵的震悸,泫然的泪水,哀痛,荡涤着我的身心,仿佛经受了一场精神的洗礼。
读完马教授的“孽海情天”,感觉它哲理内涵深刻,处处感到马教授的哲学功底的深厚,也显示了他爱恨分明的立场。他用理智力量,对仇恶的现实进行富有哲理的理性批判,引导人们如何识别真与假,善与恶。呼吁人们要揭尽所能地去争取和努力创造更民主,更自由,更公正的美好社会。他为民请命的赤子之心,跃然纸上,然而为民请命的本色始终不变。他志在唤醒人们:牢记历史惨剧,以史为鉴,思考未来,防止历史惨剧的重演。
一生经过无数灾难的李锐曾说“以史为鉴,鉴往知来。人类历史进步,从工业革命到现在智能社会,靠的是科学知识创新……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正是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循此普世规律、世界潮流。我们党革命胜利,也是靠反对蒋介石法西斯统治,宣扬建立自由、民主、富强的新中国获得的。可是执政之后,却走了一条与此相反的道路,殃民祸国,直到‘文革’十年呜呼哀哉。”
是啊!忘记历史,就意味着人类良智的背叛!
“希望我们的下一代——曙光们,能在宪政民主的社会中幸福地生活!”这是马教授的期望和等待!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