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一部名叫《蜗居》的电视剧,神奇般引发所有人因为房子带来的阵痛,2011年,一部叫《房毒》的畅销书再次触痛人们挣扎的内心。房子,已经不是单纯的平方和钢筋水泥空间,它用立体魔法,彻底颠覆了当下整整一代人的感情、婚姻、家庭与人生。
“青春与房子,毒唱与解药,不做房奴,就被房毒!活着,只为一堆砖头……”
——《房毒》
房价,成为不能承受之殇
在小说《房毒》里,英成扬面临来自父母、婚姻、家庭、自我期许等诸多方面的压力,父命要求早日完婚,女友又提出房子的要求,英成扬是个孝子,为了能买房子早日完婚,他与奸商张德西合伙,发放问题贷款开手机店,结果亏了很多。为了补上贷款窟窿,英成扬不得不接受德行新的项目:手机sp业务,并为新项目发放了更多问题贷款,不归路就此开始……
“穷忙族”、“蚁族”、“过劳族”、“蜗居”……社会上如此多的词汇都针对一个阶层,每一个词汇都是如此贴切,如此让我们感同身受。而所有这些词汇的源头,都是房子。从就业到买房,从恋爱到婚姻,个人发展的代价太大,生活和成长的成本太高,上行路径变窄,到处都有看不见的天花板。而房价,成为横亘在其中最突兀的矛盾。
房子透支了一代人的财富,也透支了一代人的人生,而在节节攀升的房价面前,白领阶层的优越感与存在感荡然无存。
不能安居,何以乐业?
大城市机会多,大城市收入高,大城市生活便利,大城市教育质量好,大城市有无数的好;同样,大城市的节奏快,大城市的竞争激烈压力大,大城市的开销大,大城市的房价实在太高。
衣食住行是生活之本,虽然它不是衡量一个人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但也是成功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的这一代人,没有吃过太多的苦。所以,对生活的认识,可能更多的表现的很实在,也就是很现实。
正如《房毒》里说的,购房对于我们来说可能就是为自己的爱情买分安全的保险。传统的思想就是要有了家才有一切,有了家才有安全感,谁也不愿过居无定所的日子,老话说的“安居乐业”,不能安居,何以乐业?
房子让爱成为了一种奢侈
不论是哪个年龄阶段的人,都有一个进军大城市的梦想,出来了,就不是轻易回得去了。中国人,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浪费;不富贵便还乡,那便如褴褛日行,丢脸!
可是,在偌大的城市里,对于那么多人而言,房子成为几十年甚至终生奋斗的一个梦想,而爱,也就成了一个极其奢侈的词汇。
这群不富不贵却依旧挤在繁华都市寻一方落脚之地的人,生活得辛酸而且艰难却又不得不撑下去。曾经,大家会觉得,外地的姑娘小伙儿在北京是最难混的,年轻,没有经验,没有积蓄,一切一切都得从零开始做起,难!可是,如果真去生活中看一看,在北京,最末一层的人,是那些外地来京的中年人,尤其,是那些仅仅靠着一门不会太赚钱的手艺活谋生的中年人。他们,没有光明的前景,更没有回头之路。尴尬的挣扎在繁华之中,其实,不论繁华还是寂寞,都不真正属于他们,他们拥有的,只是烦烦烦,心知口不能言的烦!
正如《房毒》中所说:残酷的生活中,你是“伪奋斗”,还是“被生活”?弱势如流浪猫,卑微如小蚂蚁,他们的所谓幸福生活,其实只是一种“被幸福”……做一只小蚂蚁尚且不易,做一只老蚂蚁更难上加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