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重洋万里也不是生死隔离,而是你站在天安门广场却看不到毛主席。”这句戏谑,道出的是雾霾天气下无奈的生存压力。 伴着雾霾天气的频发,仿佛一夜之间,PM2.5这个生僻的英文缩写词立马火了,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在网络上、电视里、报纸中、街头巷尾和民众口角间议论纷纷。 PM2.5之所以成为热点和焦点,是因为空气与每个人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人活一口气”,此时的“息息相关”已不再是平日常用时轻飘飘的泛指和借代,而是实实在在攸关大家一刻也离不了、停不得的呼吸。拜PM2.5所赐,国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密切地关注空气质量、呼吸与健康的关联。 健康是1,财富、名位等都是这个1后面的0。有1,则后面的0越多越好;无1,则再多的0还是0。从这个角度,更关心健康,关注空气质量和呼吸,关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与健康,经济发展与生命质量的关联,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和国人的一大进步。只是很可惜,当我们回过头来认真审视这些的时候,突然发现,国内对这些方面的研究不多,比较通俗和实用的相关论述几乎没有。 比如,尽管古代中医有关气血的论述汗牛充栋,但当下空气污染与肺癌的发病率、死亡率问题,雾霾天气与肺癌高发的关联性、时效性的问题,PM2.5除了对呼吸系统的影响,还对哪些系统和器官有影响之类的研究很少。如果说这些太专业,与普通市民关系不太大,毕竟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只要知道PM2.5浓度越高,对身体越有害就够了。如此,下一个问题接着又来了:既然知道空气中PM2.5的高浓度对身体健康不利,那怎么预防和避免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于大范围、旷日持久的“尘年煤久”天,要想立竿见影地根治和杜绝PM2.5的高值几乎不可能:工厂不能说搬就搬,即便搬到郊区去了也照样还在源源不断地吞云吐雾,除非关闭,而立即关闭相关工厂也不现实;改进技术、加强环保是重要途径,也非一日之功,无法一蹴而就;汽车尾气排放无法杜绝,而且家庭轿车的数量还会继续增加…… 既然短期内杜绝和有效控制PM2.5不现实,而呼吸不可一日一刻断绝,那么最现实、最有效的办法,一是改变自己办公室、自家室内等周边环境的空气质量;二是重视那个平时毫不在意的“呼吸”,就像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所说,“行医不识气,治病从何据”,要保健当然得懂呼吸、学会更好地锻炼和保养呼吸系统。同时,正视人体呼吸系统各器官和组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老化,随着岁月的积累和沉淀肺泡总会藏污纳垢淤积一些PM的现实,学些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和居家调理也就成了当务之急。 《素问·调经论》有言:气者,形之主,神之母。形以气充,神依气立。在雾霾弥漫不可避免,“尘世美”“尘惯吸”如影相随的日子里,如果能在平时的生活中,举手投足之间、觥筹交错之余、养花种草之际,完成按摩、健身功法、食疗,养气调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岂不妙哉? 最后,感谢朱婷、魏小权、李学军、蔡光秀、叶凤娟、黎逢冬、吴智胜、常晟、谢晶、张绪发、李宁、陈丽华、万争艳、丁颖、李爱国、段超、王晓玲、余东、张俊义、鄢恋梅、吕辉启、孙星、章凯敏、李尚发、张翠、王晓玲、倪安红、胡静、岳君秋、许莉、林静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