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书奇谭》、《三个和尚》、《哪吒闹海》都是典型的水墨动画代表作,承载着一代国产动画的美好记忆。 上海美影厂水墨动画大师马克宣先生6日辞世,引发一片悼念声。这些声音,既是对艺术家的纪念,也有对曾经国产动画美好时光的追忆,更有对当下好莱坞三维动画、日本动漫侵袭的不甘。那以水墨动画为代表的传统国产动画,现状到底如何?它们有没有可能在中国扛起大旗,抗衡好莱坞动画?青年报记者昨天也专访了美影厂厂长钱建平。 马克宣和水墨动画的价值 作为老美影厂人,钱建平对马老师的感受,也跟外界一样,“敬重他”。但是,针对外界热烈的讨论尤其是“中国最后一位水墨动画人走了”,他想说:“水墨动画,不是马老师最初做的,也不是最后做的人。” 当年,美影厂老厂长组织了一批创作人员,成功研制出了第一部水墨动画电影《小蝌蚪找妈妈》,后来又拍过几部,马克宣都是团队参与的成员,也做过各种职位,造型、动画、原画。网上盛传的《天书奇谭》、《三个和尚》、《哪吒闹海》,其实倒并非是马老师的代表作,而只是水墨动画这个类型的代表作。马本人的代表作,是1985年单独执导的作品《大扫除》,以及《十二只蚊子和五个人》。 “我们纪念马老师,不仅仅是纪念这个人,更是要从他身上,看到当下的问题。”钱建平说,“从美影厂来说,在没有水墨动画的时候,谁也不知道水墨画能动起来,还能动成那样子,包括剪纸动画片。当时那种探索、求新的态度,这种精神,是可贵的,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任何美术的手段都可以来做动画片,这才是马老师留给我们最可贵的东西。” 好莱坞三维和日本动漫侵袭? 外界对马克宣的怀念,自然有着抚古叹今的意思在,毕竟,好莱坞迪士尼、皮克斯、梦工厂等几家巨头的动画片,已经席卷全世界,日本动漫,也有宫崎骏这样的大师宝刀不老。到处在叹文化被侵袭,钱建平也承认,国内现在绝大部分人都在模仿好莱坞,“现在的几部票房好的国产动画,都是用的这种技术。” 他说,首先,得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美国动画自从迪士尼上世纪末研发成了三维动画,并在1996年推出标志性的《玩具总动员》后,这种动画片立即风靡全球。“随后皮克斯、梦工厂加上迪士尼,都已经放弃了他们传统的二维动画,全部用大成本、大制作来做视效电影,对电影市场来说,这就是既成事实,它吸引的人群在全球范围内肯定是最多的,从商业的角度来说也是巨大成功的。”他说,“除了少数人在坚持自己的风格,大部分人都在模仿美国的三维动画,包括欧洲包括日本,中国用电脑做动画片的也越来越多。” 钱建平并不盲目反对这种技术,他认为,三维动画并非动画语言的唯一,“但至少目前没有一种更强大的语言来超过它。”“我们无法从理论上来说,我一定要坚持什么,如果我们要用我们的动画语言、美术风格,去跟美国的动画片抗衡,我们就也需要不断探索不断试验,最后真的有尽量多的人被你吸引了,那也是成功。” 他还表示,即使美国动画片的成功,也是研制出全新体系后的成功。“三维动画的标志性人物,就是从迪士尼出来的,也是做二维动画出身的,他也崇拜宫崎骏这样的二维动画师,但他自己用电脑创造出了另一个体系,他成功了。” 当下中国动画寻出路 美国潜心研究出了全球风靡的动画技术,而中国当下的动画界,在钱建平眼中是“比较乱”。 对于水墨动画的渐渐无声,他并不盲目悲叹。“过去做水墨动画,是计划经济时代,集中了很多艺术家,做了很多片子,网上评价比较高的这些,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是短片。”钱建平说,“但短片这个片种,在国际上一般都是用来参加电影节、动漫节、艺术节,参加展示或评奖的,而不是用在商业用途、大规模播放的。” 他说,动画有两种出路,一是在电视里做系列片,一是在大银幕上作为大电影来创作,“市场领域的传播,需要讲究投资和回报。现在做水墨动画,1分钟的长度需要好几万元,这还只是制作,如果加上创意,加上电影必不可少的一些投入,那十几分钟的就需要好几十万上百万。”所以,现在水墨动画还有人在做,但基本只局限于专业院校的学生,他们用一个电脑有一个创意就可能做出来,“但这毕竟稚嫩,原来我们都是一些大画家大动画人在做艺术短片,这样呈现出来的结果和艺术价值,就不能比了。” 这是正常现象,毕竟“首先是生存,然后才能说发展,不能出一部片子就倒闭了,接下来也就什么事情都不能做了”。钱建平所认为的乱,是“像以前艺术性比较强、在美术风格上比较有探索性的东西,现在看不见了”。他说,这些短片有存在的价值,“作为独立的片种,它偏向于艺术领域的动画语言的探索,更大的价值在于,如果在创意上找到比较大的亮点,可能会为影院长片找到比较前端的、有探索性的动画语言,可以提供实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