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半壁江中文网_华语综合文化门户,深度访谈,观点评论,新书推荐,读书笔记,情感故事,文化新闻

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博客:兼述博客的传媒价值

时间:2010-03-17 22:41来源:半壁江原创文学网 作者:冷得像风 点击:
内容提要 无论人们怎么看待博客这个新生事物,它都轰轰烈烈地兴盛起来了。从 1997年12月约翰巴杰提出博客这个名称,短短几年时间,博客站点的数量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博客人群也呈现出雨后春笋般的激增。博客也由单一的文图功能发展到集文字、图片、声音、

内容提要  无论人们怎么看待博客这个新生事物,它都轰轰烈烈地兴盛起来了。从1997年12月约翰·巴杰提出博客这个名称,短短几年时间,博客站点的数量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博客人群也呈现出雨后春笋般的激增。博客也由单一的文图功能发展到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无线等于一身,迈入了数字生活新时尚,成为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而刚刚过去的2005年更是博客新兴市场——中国博客网络发展中的关键一年,人们纷纷将2005年定义为“中国博客元年”。博客,正以它独特的个性,“傻瓜”式的管理,迅即化的传播,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青睐,“今天,你‘博’了吗?”一度成为了流行语。更有人将博客誉为继书刊、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大传播媒体。

 

关键词  博客  传媒价值

 

一、博客是什么?

 

“博客”,英文名叫blog或weblog,源于“web log(网络日志)”的缩写,是一种十分简易的“傻瓜”化个人信息发布方式。让任何人都可以像免费电子邮件的注册、写作和发送一样,完成个人网页的创建、发布和更新,是自己的开放的私人空间。可以充分利用超文本链接、网络互动、动态更新的特点,在你“不停息的网上航行“中,精选并链接全球互联网中最有价值的信息、知识与资源,也可以将你个人工作过程、生活故事、思想历程、闪现的灵感等及时记录和发布,发挥个人无限的表达力,更可以以文会友,结识和汇聚朋友,进行深度的交流沟通。

 

博客这个中文名字是“博客中国(www.blogchina.com)”的王俊秀灵机一动的产物。博客的英文名词就是“blog或weblog”,指人时对应于blogger,是一个典型的网络新事物,最新的英文词典也不可能查到,特指一种特别的网络个人出版形式,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

 

博客不等于个人日记,blog一词来源于“网络日志(web log)”,而不是“网络日记(web diary)”。两者的侧重点完全不同。日记(diary):指个人把每日发生的事、经历和观察的东西写下的记录。个人性、私密性,主要为自己而写。日志(blog):航海记录,对船速、航程以及船上发生的所有对航海有意义的事件的记载。非个人、公开性。某种意义上主要是为别人而写。博客也不等同于个人网站,但博客可以是个人媒体、个人网络导航和个人搜索引擎。个人日记和个人网站主要表现的是“小我”,而博客表现的是“大我”,在所有优秀博客网站中,真正表达作者个人的内容非常有限,最多只是点缀,而不像个人网站那样是核心。

 

二、博客在国外的兴起发展及传入中国。

 

(一)博客在国外的兴起发展。

 

1997年,美国Userland软件公司CEO戴夫·温纳发布了一个非常简单的网络脚本软件Scripting News,设计初衷就是希望帮助那些不擅长网页技术的人能够拥有自己的个人专栏,以在网络上发布自己的声音,利用这种网络日志的技术形式,每个人可以零成本地维护和创建自己的网络媒体,每个人都成为了独立的传媒发言人,最终以蜂窝状的组织结构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民众性的文化社区,进而创造一种新的媒体形势。正是当年戴夫·温纳无心插柳的开发了雏形性的Scripting News,博客,被称为与email、bbs和icq并列的第四网络工具就这么悄悄地诞生了。

 

1999年7月,一个专门制作博客站点的“pitas”免费工具软件发布了,这对于博客站点的快速搭建起着很关键的作用。随后,上百个同类工具也如雨后春笋般制作了出来。这种工具对于加速建立博客站点的数量,是意义重大的。此后,博客站点的数量终于出现了一种爆炸性增长。

 

Pyra实验室被认为是博客最正宗的源头,经营主页托管和发布最受博客欢迎的工具Blogget.com。Pyra中包括Evan Williams在内的三个创始人,他们为开发复杂的“群体”产品编写了一个小软件,以博客方式保持沟通和协同。1999年8月,他们在网络上免费发布了Blogger软件。从此,许多人通过使用这个软件加入到博客中,博客队伍迅速壮大,Pyra也因此名声大振。一个互联网用户,可在3分钟之内申请注册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博客网站。Pyra仅成立3年半,博客注册用户已达数百万,其中有20万左右用户在积极建设自己的博客网站。而这只是国外博客发展的一个缩影而已。博客已深深渗透入许多国家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美国中学生乔治坚持在一个名叫“脱口而出”的博客网站上记日记的时间已大约有一年了。他认为这是一种比咨询、治疗更为有效的心理疗法,因为在这里,他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和想法。从2002年9月7日开始,巴格达的博客Salam Pax就不间断地在他位于巴格达市区的卧室里写日志,并且发表在一个博客网站上。他的日志讲述从自家窗户向外看,所见到的巴格达市况,描绘了一个处于失控边缘的城市图景。由于Salam Pax的切身经历及其独特的视角,他的网络日志在网上发布后红极一时,成为许多关心伊拉克局势的网民的每日必读,许多人都想从他那里了解并探知巴格达人的生活真相。在战争期间,他的个人网站一直高居相关战争报道网站的十大链接之首。2002年莫斯科剧院劫持人质事件令俄国的博客Live Journal一夜成名,因为在Live Journal的博客站点上有第一手的“现场报道”,一位在剧院被绑架的舞蹈演员打手机出来告诉了里面的真实情况,而这个情况被Live Journal公布在了他的博客上。

 

(二)、博客在勃兴中传入中国。

 

正是在世界博客狂潮兴起之时,一个淅江海归派方兴东敏锐地把握住了这次难逢的好机会,适时地把博客概念于2002年8月正式引入中国,并于同年创建了博客中国(www.blogchina.com),旋即中国博客开始上路。人们对博客这一新生事物表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情,随之,各类博客网站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2003年中国博客用户达到20万,2004年达到100万,增长比率为400%,2005年中国博客用户猛增到600万,预计2006年全年将达到1520万,2007年达2860万,预计2005年到2007年年度增长率均在100%以上。[1]仅仅不到三年时间,博客已在中国实现了中兴,中国人民对于接受新兴事物的认知速度已变得异乎寻常地快。

 

博客读者数量据调查为博客用户的1.25倍,因此可推算出:2004年中国博客读者数量达125万,比2003年增长了400%。平均每个博客用户创建1.5个博客,因此可推算出:2004年中国博客达150万个,比2003年增长了400%。2005年博客规模达到900万个,预计2006、2007年博客规模将达到2280万个和4290万个。2003年初,Google收购了全球最大的博客托管商Blogger.com,上市后市值迅速超过500亿美元,并带动了Blogger.com进一步发展。Google此举让风险投资商吃下了一颗定心丸。2004年7月,已经创办两年的博客中国(www.blogchina.com)获得了第一笔风险投资,软银亚洲投入不到100万美元,约占博客中国10%的股份。随后进入2005年,各风险投资商瞄准中国博客运营商,纷纷将一笔笔风险投资汇入中国博客,对中国博客网络注资。

 

尽管存在争议,我们仍然可以毫不犹豫地认为2005年是“中国博客元年”,作为一种互联网现象,博客在2005年成为中国网络人民的一种广泛实践。

 

三、博客的特点、功能及使用情况。

 

(一)、博客的特点。

 

博客本质上只是一种平台,个人展示以及与他人互动的平台。现在各家所各自界定的博客概念,本质上只是做同样的一件事——那就是满足人们日益突出和增长的新网络时代的“人本需求”。而博客特点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1、“零进入壁垒”的网上个人出版方式。

 

博客是一种“零进入壁垒”的网上个人出版方式,“零进入壁垒”主要是满足零编辑、零技术、零成本、零形式的“四零”条件。而这种零成本、零技术、零时差、零许可、零编辑的个人意见、个人见闻甚至个人感觉的平台,无论它叫个人网站,叫博客,还是叫其他什么名字,肯定会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影响、干预、骚扰或者推动社会,使社会向更关注个体、个性的方向发展。

 

2、三个要素的组成。

 

网页主体内容由不断更新的、个人性的众多“贴子”组成;它们按时间顺序排列,而且是倒序方式,也就是最新的放在最上面,最旧的放在最下面;内容可以是各种主题、各种外观布局和各种写作风格,但是文章内容以“超链接”作为重要的表达方式。

 

3、频繁更新。

 

4、简洁明了。

 

5、个性化。

 

(二)、博客的功能。

 

博客,其实就是一个虚拟的自己,也就是网上的自己,通过文字、图片、音乐等构建网上的自己,可以构建出网上的家。从日前整个的趋势来看,博客不仅仅是一个展示自己的空间,它的内涵在不断延伸。

 

博客应该是互联网2.0时代杀手级应用。什么叫杀手级应用呢?通俗一点来说,很多人会为了博客使用互联网,而不是使用互联网以后再使用博客,这在2006年当中成为了很明显的现象。没有一项互联网应用像博客一样,在整个社会方方面面各个层面,包括媒体层面、政治层面、经济层面、文化层面产生过这么大的社会影响,而且2005年仅仅是博客时代一个高潮开端而已,2006年以及今后博客产生的影响在进一步放大。

 

1、系统功能。

 

①使用论坛整合接口,让博客论坛容为一体

在论坛里可以设置用户组权限,让特定的用户组有权限使用博客个人主页系统;用户在论坛里浏览自己的主题时可选择将帖子推送到自己的博客主页中去;在博客用户控制版面里,用户可以使用帖子推送功能,将自己在论坛里发表的优秀文章收藏到自己的博客主页中。 

②实现与论坛数据整合

如果您已经拥有一个论坛帐号或注册了一个论坛帐号,无须再次注册即可登陆博客系统;如果您在博客系统中注册一个博客帐号,无须再次注册即可登陆系统论坛。

③功能强大的个人主页系统

拥有二级域名,个人日志,相册系统,播放音乐,放置flash特效等功能。

④搜索功能

强大博客的搜索功能,让您快速的寻找您要查看的博客和文章。

⑤轻松架设博客门户站点

提供便捷的内容调用功能,内容丰富的站点首页和分类页面,文章分类浏览功能;可访问个人主页内容,分享他人的博客主页。

⑥朋友圈功能

创建一个朋友圈,邀请几个知心朋友,谈天说地,享受网络交流的便捷。

⑦可自定义编辑的用户模版系统

功能强大的用户风格定制功能,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后台操作制作出多种多样的风格,新的风格定制功能为每个模块提供了背景颜色,背景图片,字体颜色,字体大小,边框样式等属性设置,您还可以为你的博客主页设置个人个性化的头部logo,所有图片(背景图片,头部logo等)可以选择系统提供的图片或使用自定义图片

⑧论坛文章推送功能

管理自己的发表的文章,可以将优秀的文章加入到自己的博客主页中,永久收藏;您也可以在浏览主题的时候选择将主题推送到您的博客主页中。

⑨个人相册系统

支持多相册功能,可将您的相片分类收藏,方便查询和浏览,支持相片上传和使用URL地址两种方式保存相片。

⑩统计被博客查看次数

记录博客被查看次数,让您了解您的博客受人关注程度。

以及mp3添加、播放功能,留言本功能,文章分类发表,过滤用户IP,日志的后台管理、删除、修改,修改部分图片,友情链接,首页日历,天气预报等等相关功能。

 

2、沟通功能。

 

大多数博客是个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发表,将所想所感诉诸博客,博主们达到了一种良好的自我沟通。美国中学生乔治坚持在一个名叫“脱口而出”的博客网站上记日记的时间大约有一年了。他认为这是一种比咨询、治疗更为有效的心理疗法,因为在这里,他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和想法。而一些博客多则可能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由于沟通方式远比email、bbs、icq、讨论群组等更为容易、简单而全面,博客已成为家庭、公司、部门和团队之间越来越盛行的沟通工具,因此它也逐渐被应用在企业内容网络(Intranet)。目前有众多网站可以让网友设立帐号及应用博客,世界最著名的是www.blogger.com(已于2003年被google收购重组)。浙江传媒学院的罗林志差不多每天都要到几家知名的博客网站上去逛一逛——看看其他博客的文章,对能产生共鸣的文章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看看网友们对自己言论的种种评价,写写当天的见闻感受。博客,正以独特的视角影响着人们的沟通世界与方式。

 

3、三大自我功能。

 

个人自由表达与出版;知识过滤和积累;公开的自我展示,随时随地的过往自我记录与前翻。

此外,博客的传媒功能、商业功能、舆论监督功能、专业功能等也不可忽视,受到人们越来越高度的重视。

 

(三)、博客使用情况。

 

2005年前三季度,中国博客累计注册账户数达到3365万,博客用户越过1000万,比2004年翻了一番,预计2006年博客用户将达到2280万。中国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博客大户。当2002年博客刚刚传入中国时,最早的博客,多是文学青年的主战场,他们的博客文字,没有知名或者不知名之分,大多是心情的产物,并顺理成章成了展现才华的舞台,如今博客在中国已发展了四年,并于2005年达到了初步兴盛,博客用户也发生了种种变化,个人使用blog归类于了种种原因。

 

1、普通人

①写网络日志,记录心情,个性展示;

②自我展示,包括图片展示;

③收集和展示优秀的图片或转载他人的作品来表现自己的审美品位和思想品位;

 

2、艺术人才或有艺术才华的人或有艺术品位的人

④展示自己的艺术作品(展示自己的绘画、摄影等作品);

⑤作家或写作爱好者或想尝试写作的人,展示自己的文学作品;

⑥家居生活展示(此点也可归纳到普通人);

 

3、很有思想或有自己独特观点的人

⑦通过blog来展示自己的思想,有可能的话还希望能会获取一定的报酬;

⑧自己没有什么多大的才华,而又打算通过网络流量来赚钱的人,整理、收集大量优秀文章;

 

4、特别提取类别

flash动画人才,展示自己的动画作品;   

⑩音乐工作室或音乐制作人才,发布和展示自己的音乐作品,发布工作室最新动态;

⑾个人翻唱作品展示,个人秀;

⑿收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比如说,喜欢哪位音乐家或歌星、影星;

⒀把blog当个人简历.作为展示用(每年都会有很多的毕业生都在忙着找工作,他们都需要简历,在如今的网络时代在网络上也同样一样需要一份,他们缺少一个像样的简历,有特点的简历,大多数简历都是传统简历的翻版,内容简单刻板,缺乏能够体现简历本人思想的材料)。

 

5、专业博客

 

国内最著名的是刘韧、洪波的DoNews,中国最大的IT写作社区,目前成为4.2万名编辑、记者、自由撰稿人以及IT从业人员的交流平台。2005年,DoNews举办了深圳和上海两场IT人聚会,反应热烈。DoNews的ALEXA排名也坐了直升机,从1000名直线攀升到200多名。

 

每个人的生活有所不同。我们也把各种应用基本上划分为四个层次:记录分享,主要是个人发表层面,每个人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展现自己、表达自己,把生命中的各种东西都记录下来。二,博客比电子邮件、比即时通讯更深度、更全面综合的交流沟通方式,原来的亲朋好友,原来的同学、同事等等通过博客跟你进行更深度的交流沟通方式,而博客即将推出的博客邮件和即时通讯等等,都会把沟通交流进一步加强,大大拓展传统的单个人交流沟通能力。第三,交友平台,通过博客本身,因为博客是在网络里边,没有时空限制,你可以24小时结交各种朋友,因为有一个博客作为基础,可以建立真正可以信任和信赖的交友方式,这种交友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交友,比如说你可以通过生日,博客网现在将近有一千万的用户,每天大概有两万多人要过生日,这两万多人跟你同一天的过生日,他有什么样的爱好,可以通过生日串起来;还比如喜欢哪本书,在所有博客里面,喜欢这本书的人很快可以列出来,都可以看出来,可以细化到中国的每一个镇,只要这个镇的博客可以查出来是哪些人,包括职业、血型,通过各种包括你的兴趣爱好,把人与人很方便的综合在一块。第四,体现未来长远商业模式,既然博客能改变一个人生活,让一个人花这么多的时间在上面,怎么让博客创造更大的价值,包括让他能够赚到钱,把博客各种需求,包括买卖的需求,求职的需求,各种需求,通过博客的平台最方便快捷匹配起来。

 

四、博客的分类及中国三大博客网简述。

 

(一)、博客的分类。

 

一般有战争博客(warblog,Mattwelch发明),日记博客(Journal blogt和Diary blog),知识博客(knowledgeblog、klog、K-blog),新闻博客(News blogs),专家博客(Pundit blog),技术博客(Tech blog),群体博客(Group blog),移动博客(Moblog),视频博客(videoblog),音频博客(Audioblog),图片博客(Fotolog),法律博客(blawg),文摘博客(Digestblog)等。由此还衍生出大量新词汇,比如博客世界(Blogosphere)、博客精英(Blogerati)、博客链接(Blogroil)、法律博客(Froglogs),语言博客(Linguablog)和小猫博客(Kittyblogger,指写些日常琐碎内容的博客)等等。

而博客也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形态,一种是个人创作;另一种是将个人认为有趣的有价值的内容推荐给读者。

 

(二)、中国三大博客网站简述。

 

根据自身特殊的定位和顾客群,不同的博客网站有着不同的表现手法,所强调的功能与服务也有很大的区别,有的是独立托管网站,有的依附于门户和专业、行业网站。这种多样化的博客托管形成丰富多彩的博客内容和广泛的接触面及影响力,正是多样化产生了精彩。不同的博客网站都有自己的特色,而这正是值得我们去细致研究并借鉴的地方。中国博客迄今已发展为较为成熟的运作运行模式,众多较为著名的博客网站与博客用户早已是家喻户晓,而博客中国(www.blogchina.com,今名为博客网www.bokee.com),中国博客网(www.blogcn.com)和BlogBus(www.blogbus.com)以不同风格与经营特色,获得了广大博客用户进驻,凭着节节上升的点击率,先后赢得了风险投资商的青睐。而中国博客市场也呈现出“三分天下”的大致局面。

 

1、博客网http://www.bokee.com/: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002年8月,博客中国成立,2004年成为博客门户网站。2005年7月,博客网正式更换域名,原域名“blogchina.com”自7月1日起,正式更名为“bokee.com”,中文名称“博客中国”也更名为“博客网”。初创之期,博客中国曾被定位为精英博客、“每天五分钟为思想加油”的知识网站,一批高端的专栏作者以其真知灼见、观点鲜明的文章树立了该网站不可替代的内容地位。改版改名之后,Bokee的整体定位从“宽容、理性、有趣”过渡到“博客网,你我的网络”,业界观点有赞亦有贬,而在这场没有结论的争论中,博客网自称是“适应了历史发展趋势,适应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需要”,“标志着互联网第二代门户时代的来临”。

2005年初,博客网因率先披露盛大购买新浪股票声名鹊起,网站排名不断攀升最终获风投青睐。方兴东又先后将“博客第一脱星”木子美与2005年网络“林仙儿”芙蓉姐姐招至麾下。方兴东将芙蓉姐姐喻为“大集市里的章子怡”,请起代言并拍摄首部博客电影。在一片口水混战中,方兴东宣布博客网大众化的转型。

博客网对于市场以及主流舆论的敏感度是无可厚非的,这是它吸引用户的致命魅力,也是其能在各种排名,各种评价中一直高高居于榜首的重要因素。其改版之后的主页仍以强调信息为主,类似新浪等媒体门户网站。博客网拥有一大批“精英群体”,在信息力量和引领舆论方向上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他们的声音正是大众关注的焦点,其门户的影响力是所有博客网站中最突出的。

但从强调“精英群体”过程到强调“分享”,博客网似乎转变了方向,而其整体感觉仍然“贫富悬殊”。博客网是不会放弃它赖以支撑的“精英力量”,却又尴尬的徘徊在“大众博客”的边缘,使大众对其整体定位产生疑惑。与此同时,其极不专业的Blog技术,让博客们在使用倍感不便。[2]

不过,第二届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的媒体评选,经过网站评选、投资年会现场代表和专家评选等层层遴选,博客中国(今为博客网)在众多明星媒体中脱颖而出,被年会评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媒体,进一步巩固了其中国博客龙头老大的地位。

 

2、中国博客http://www.blogcn.com/: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002年,年轻的胡之光刚走出大学校门,他的浙江同乡方兴东刚把博客的概念引入中国不久。一个偶然的机会,胡之光意识到博客将会影响未来生活,他与其他两个伙伴创办了中国博客网。2003年,木子美发表网络日志《遗情书》让中国博客网名扬天下。建个人博客,发表网络日志开始成为年轻人的时髦生活方式。得益于木子美的启蒙,2005年的中国博客网一度被业界认为是“网上最大的文学女青年集合地”,中国博客网也在2005年秋的博客风潮中拿到1000万美元的风投。中国博客的博客通行证功能更加体现了网站集互动、文化娱乐及休闲为一体的强大功能。

中国博客网依赖“每周一星”、“热点话题”、“博辩擂台”、“专栏作家”、“图片博客”等各种精彩项目,将Blogger们的精华展现在主页上,比如“图片博客”,就是按照录入时间更新,满足了网民们展示的欲望。它还通过举办各种“辩论”、“擂台”,促进Blogger之间的交流。

但中国博客的用户局限比较明显,不利于自己的传播及普及。在“木子美之遗情书”事件逐渐趋于正常化之后,中国博客人气上升趋势已经大不如前。另外,中国博客服务的稳定性有所欠缺,时不时挂出的“系统正在维护”的免战牌让博客们倍受折磨,尤其是对新用户不够友好。[3]

 

3、博客大巴http://www.blogbus.com/: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博客大巴是国内第一家Blog托管服务商(Blog Service Provider),也是首家商业运作、提供收费服务的中文Blog网站,在中文Blog业内享有盛誉。博客大巴以Social Software的开发应用为基础,建立可信任的社会化网络(Social Network),实现个人信息价值最大化,成为国内Blog服务功能性应用的引导者,它定位于“简洁、易用、人性化”的宗旨,在此基础上逐步增加更多的实用功能,帮助用户创立自己的“个人门户”。博客大巴拥有大量的高端用户,其积极健康的内容对外界产生了日益重大的影响,并且以“社会性链接”带来的新增用户确保了高质量的用户群体不断扩大。

由于自身定位,博客大巴的首页没有大量的信息,而用户的评论和文章也需要进入二级页面“排行”等才能看到,整个页面风格告诉用户,“我们专注于Blog”,在注册和使用的过程中,它也秉承“简洁、易用、人性化”的原则。博客大巴最引人注目的一点在于其模板的精致美观,这是众多博客托管网站都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而也正是这一点,为它吸引了大量时尚的、知性的用户。

但博客大巴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模板上,在后台技术上就稍有欠缺,Blog的功能趋于简单,界面风格清新但比较简陋,系统问题也常有发生。同时,在用户Blog的展示上没有分类,基本是通过最近更新和点击率来完成,没有好的社区气氛。[4]

中国的博客网站已开始进行有意识的商业化操作,但都还没有明确的商业模式,因为博客产业和盈利模式尚未清晰,大部分风险投资商和大规模的风险投资基金还处于关注阶段。

五、博客的传媒价值。

 

博客的传媒价值也可以归纳为博客功能中的传媒功能,由于这一功能愈来愈凸现出强大的态势,故进行单独论述。

很多人将博客誉为自书刊、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大传播媒体,虽然博客也是基于互联网络,但它却是网络中的独立特行者,较之以前的网络交流方式email、bbs、icq等而言,博客强大的自我功能与完善的主页模式让这些旧的交流方式望尘莫及、叹为观止,因此人们称之为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第五大传播媒体。而博客也正以它独特的视角、迅即的传播吸引了全球越来越多人的目光。

美国一个著名汽车博客,新近就找到了大众汽车旗下的奥迪公司作为自己的唯一赞助商。因为奥迪发现,85%的买主在购买汽车前都要在网络上进行搜索,如果谁在博客上发表了一些对于公司产品不负责的言论,就会使销售大受影响。

 

(一)、独特的视角,最第一手的资料。

 

2002年9月7日开始,巴格达的博客Salam Pax就不间断地在他位于巴格达市区的卧室里写日记,并且发表在一个博客网站上。他的日记讲述从自家窗户向外看,所见到的巴格达市况,描绘了一个处于失控边缘的城市图景。由于Salam Pax的切身经历及其独特的视角,他的网络日记在网上发布后红极一时,成为许多关心伊拉克局势的网民的每日必读,许多人都想从他这里了解并探知巴格达人的生活真相。在战争期间,他的个人网站一直高居相关战争报道网站的十大链接之首。

2002年莫斯科剧院劫持人质事件令俄国的博客LiveJournal一夜成名,因为在LiveJournal的博客站点上有一手的“现场报道”。一位在剧院内被绑架的舞蹈演员打手机出来告诉里面的真实情况。原来车臣的绑架者只是希望在莫斯科大街上举行游行以让车臣的战争结束。这和俄国的主流媒体报道不同的消息发布到了LiveJournal上,于是急欲获知人质僵持阶段状况的人们终于能够明白一些绑架者的动机和要求。

博客们笔下亲身经历的文字远胜于CNN们的摄像机。

 

(二)、博客被冠以“媒体的开放源代码运动”。

 

正是六年来博客技术凭借网络的大众传播力量,仅仅依靠并不高深复杂的Blog软件,却延续着有如Linux颠覆微软的路线。

博客界最具震动的事件富有戏剧性发生在2002年中,美国参议院的多数党领袖洛特(Trent Lott)发表的一些言论,几乎被所有大型新闻媒体所忽略。但是,却被博客们注意、追逐和传播,使其突然成为全美新闻记者关注的目标,甚至最终导致其辞职,成为博客在新闻媒体方面又一次辉煌的“战绩”。《连线》杂志的评价说:“博客已经成为传统新闻记者的预警系统,能够提前提醒即将爆发的不引人注目的突发性新闻。”尽管很多人还在怀疑博客上信息的真实性,但是911事件中诸多当事人的博客站点还是成为了消息来源,以至于很多媒体纷纷引述。

“博客在中国还处在早期萌芽阶段,”中国最大的博客站点负责人方兴东不无感慨地说,“媒体的开放源代码运动与我们还有距离,但是国际博客们风起云涌的行动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借鉴”。除了博客中国外,中国数字部落、风语者也都是国内比较成熟的博客站点,尽管博客用户只有一千多万,还远远起不到大众传媒者作用,但是中国的博客们正在努力从地下转向主流。

 

(三)、博客成就名人,名人成就博客。

 

真正搅动中国互联网让博客家喻户晓的是一个叫木子美的网络美眉(据分析,也可能是一男子)。“作为一名自由无职业者,除了一些法律要求的义务外,我所有的生活在我看来都是属于我自己的私人生活,包括写blog。虽然blog公开于互联网,但这不影响我的个人意志和自由选择。”木子美在自己的博客上这样写道。在网络上“她”的身份是视频聊天室里的舞女,每篇日志的开头总会配上一张舞女的照片。但是,在很多人看来,“她”更像是男性写手在网络上的虚拟身份。

将博客和web2.0概念引入中国,博客网创始人,方兴东者,2006年初,博客中国(博客网前身)因率披露盛大购买新浪股票声名鹊起,网站排名不断攀升最终获风投青睐。方又先后将“博客第一脱星”木子美与网络“林仙儿”芙蓉姐姐招至麾下。方兴东更是将芙蓉姐姐喻为“大集市里的章子怡”,请起代言并拍摄首部博客电影。在一片口水混战中,方兴东宣布了博客大众化的转型,方兴东也成为将博客深入普及的第一人。

更甚者,新浪博客内部成立了一个专门小组,拉名人进驻新浪作博客,成功将朱伟、余华、潘石屹、徐静蕾、韩乔生、韩寒等各路名角,一股脑儿地纳入旗下,使得原本是商业操作的“首届中国博客大赛”的赛事,演变成为一场大众的狂欢。仅仅两个月,已经有100万人进驻新浪博客。名人博客的台风席卷全中国,让博客的概念得到了最全面的普及。

各地方网络同样摩拳擦掌,意欲分享这场网络传媒盛宴,荆楚网的网站博客已于2005年底推出。地方网站博客的出击更为博客的第五传媒称号增添了不少锦色。这股博客狂潮,自然也吸引了众多风险投资商的眼球。

 

(四)、广告收入成为博客获得赢利的第一种手段。

 

尽管据中青报调查显示,有55.1%的人认为“广告会使博客变味”,但由于“博客网站需生存,必须先解决赢利问题”的“瓶颈”限制,博客广告收入还是作为博客获得赢利的第一种手段进驻了博客生活。

2006年7月3日,“黄昏的地平线”登录自己的博客,输入和讯网提供的广告代码。随后,在其页面左边“博客简介”栏目中出现了反病毒厂商瑞星公司的商业Flash广告。同时和他一起在自己的博客上投入广告的博客写手,还有999个。如此大规模地在个人博客上投入广告,在国内尚属首次。合作双方,是和讯网“博客广告同盟”和瑞星公司。根据协议,瑞星为此次广告投放支付了60万元。这1000个博客写手将按不同比例分配其中的54万元,剩下的6万元则归“博客广告同盟”的组织者——和讯网所有。[5]

博客广告的出现是博客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果说在互联网发展中没有商业介入的话,很难想象它能发展到今天。而博客的进一步发展,必将也需要商业介入,无疑,没有人会负债运行博客,这与互联网发展规律是一致的。

除了广告收入之外,各博客网站凭借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均采用了适合自身的盈利模式,如以浏览为主,或以用户增值服务、启动移动博客通过SP(短信服务商业)提供,企业博客,针对注册用户的应用和服务本身收费等等方式。但博客精神中最本质的“自由”成为决定了它的商业动作将不会像20世纪90年代网络热潮那样鼎盛,这必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五)、打开了一扇对外开放的新视窗,被评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媒体。

 

世界是平的?在《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那本热卖了整整一年的畅销书中,互联网似乎已经推倒了所有国家与人中之间的藩篱,各种形态的资讯在各大洋的海底光缆中畅通无阻。

但实际上,由于语种差异的客观存在,中英文博客生态圈之间的信息传递从其初具雏形的那一天起就处于极大的失衡状态。“没有被英文描述过的事情其实没有真实存在过。”德国之声博客大赛的中国评委安替这样认为。当中国的知识分子通过英文媒体了解大洋彼端的第一手新闻时,绝大部分欧美民众只能通过境外媒体驻华记者水土不服的视角来观察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度里每日的剧变。

“东南西北”的出现或多或少地改变了这种状况。这份由香港人操持的博客以惊人的速度和准确的表意将每日中国本土媒体和中文博客上的重要观点以英文为载体传播出去。在今年秋季国内的大量新闻事件中,“东南西北”已经在不经意间左右了海外媒体驻华机构的视线、意见甚至是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方式。

在传播学理论看来,大众传媒的信息并非直接流向受众,而是通过那些频繁接触传媒信息的意见领袖来影响更多的个体。[6]

毫无疑问,“东南西北”已经开始在自东向西的消息传播路径中扮演起意见领袖的角色。而众多博客原生态、第一手式的描述必将成为国外了解中国以及中国人之生活的最佳场所。未来可知,博客力量必将主导外国政府政要及国外人对中国人民生活与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看法。

作为一种媒体,博客为任何个人拥有自己的“出版”开辟了坦途,从而发展了“信息平等”的技术手段,交流平民化使得交流成为一种容易实现的权利。博客的出现,意味着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出版社,意味着每个人都有条件公开自己所愿公开的生活和思想,一个平民的信息时代真正来临,这正是博客的平民性,或叫草根性。博客与网络2.0的到来与昌盛必将对传统门户产生巨大的“核打击”。

博客是新媒体的代表,天然具有平等与自由的特征,是新的个人人际交流方式,以个人为中心的信息过滤和知识管理,以个人为中心的传播出版,而且博客的受众很明显具有学历高、收入高、职位高“三高”特征。2005年第二届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媒体评选结果在中国传媒投资年会上揭晓,在激烈的角逐和评选中,博客获得了众多网友以及与会专家和代表的青睐,博客中国(www.blogchina.con,今博客网www.bokee.com)被评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媒体,社会进一步承认了博客咄咄逼人的传媒功能,认可了博客的传媒价值。

 

(六)、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博客成为一些企图出名的人的梦想,认为只要博客一下,而且博得够大胆,发些“惊世骇俗”的文章和图片,就能吸引公众注意而出名,这种思想严重影响了博客的健康发展。

如何突破赢利瓶颈,实现博客的商业化运作,建立成功的盈利模式,吸引大笔投资注入,这个问题可能是博客长足发展所急待解决的重中之重。

另外,博客文化、博客写作规范、博客立法、对博客的反思和规范、移动博客如何真正得以广泛普及等等,都将成为博客发展中的系列重要问题。

 

六、2005年中国博客发展大事记。[7]

 

2005年初,博客中国邀请网络界、投资界和博客界知名人士,发起2005年博客研讨会。

2005年1月21日,OWEN提出“命题作文”10 Places of My City ,将其当作一次社会性网络协作的实践体验,通过Technorati的标签搜索功能,配合Blog,Flickr等社会性网络工具,将这些信息内容聚合在一起。

2005年2月,博客王吉鹏爆料盛大入股新浪网,引发了《盛大收购新浪19.5%股份》博客传播事件,引起业内轰动。博客中国(blogchina)专题记录。

2005年3月,第二届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媒体评选,博客中国被评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媒体。

2005年3月末,QQ推出自己的blog:Q-Zone。

2005年3月20日,晚10点半左右,小百合Blog系统停止运行,用户被取消了在Blog发表文章和评论的权限。

2005年5月13日,boingboing in China诞生。6月与poseshow合并,成为postshow.net。

2005年5月,中国博客研究中心(research.bokee.com)创建。

2005年6月,博客中国并购百纳盛世,推出无线博客。

2005年6月,中国博客网(www.blogcn.com)发布M-RABO和RABO,启动收费服务。

2005年6月,博客中国图片博客正式开通。

2005年6月7日,Engadget推出中文版。

2005年6月27日,Blogger爱心援助Blogger王俊。

2005年6月28日,blogsome等境外服务被封。

2005年7月,国内第一部博客电影诞生。博客网与中博传媒合作开发博客电影,共同投入资金拍摄、发行,为博客电影搭建平台,形成博客电影群体。

2005年7月,博客网与解小东起的中国娃专项基金合作,共同关注中国儿童公益事业发展。

2005年7月19日,博客网于中华世纪坛隆重举行“博客网新版亮相发布会”,宣布正式启用“Bokee.com”新域名,中文名称“博客网”。

2005年8月,百度上市事件,引发博客探讨汹涌浪潮,引发博客传播事件。

2005年8月,博客网宣布获得业内最大的一笔风险投资,总额为千万级美元。

2005年8月,台湾女孩AnaisLee发起怪癖接力游戏,成为流传于中文博客圈中最火爆的话题。

2005年9月8日,博客网于北京西苑饭店举办成立三周年庆典酒会。同日,新浪在京宣布推出Blog2.0版的公测版。

2005年9月24日,搜狐举办首届全球中文博客大奖赛。

2005年9月26日,新浪推出首届中国博客大赛。

2005年10月2日,网易推出新版博客托管服务。

2005年10月12日,博客网与中国网络传播学年会组织委员会共同主办的 “2005中国网络传播学院奖·第二届全球中文博客大赛”开幕。

2005年11月2日,搜狐推出博客公测版本。

2005年11月5-6日,2005年第二届中国网络传播学年会在南京举行。博客受到高度重视,专门开辟两个博客研究专题讨论。

2005年11月5日,第一届中文网志年会在上海举行。

2005年11月6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举办“web2.0时代的网络传播论坛”。

 

七、博客网站(BSP)列表(仅限于中文)。[8]

 

冷冰博客 http://5ilb.com/
天天在线博客 http://blog.116.com.cn/
城市乱猫 http://blog.52it.com/
安全中国博客 http://blog.anqn.com/
加拿大博客空间 http://blog.bcchinese.net/
部落格男孩 http://blogboy.net/
赛迪网 http://blog.ccidnet.com/
成长博客 http://blog.cersp.com/
互动出版网 http://blog.china-pub.com/
ChinaUnix博客馆 http://blog.chinaunix.net/
财经博客 http://blog.cnfol.com/
BlugCup http://blogcup.com/
体育博客 http://blog.e2008.cn/
新线博客 http://blog.freshwired.net/
汉博教育博客 http://blog.handsbrain.com/
慧聪网商人博客 http://blog.hc360.com/
沪江博客 http://blog.hjenglish.com/
柒零博客 http://blog.houhai.com/
IT博客 http://blog.itqiao.com/
博客堂 http://blog.joycode.com/
金山博客 http://blog.kingsoft.com/
博客派那 http://blog.pengyou176.com/
博客中心 http://blog.qianqian.net/
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
VC知识库Blog http://blog.vckbase.com/
新军事博客 http://blog.xinjunshi.com/
财富博客 http://blog.xyfund.com/
Yam http://blog.yam.com/
网易部落 http://buluo.163.com/
美味书签 http://del.icio.us/
地理博客 http://dili.wjstar.net/
花月博客 http://flowergood.com/
鼎盛军事网 http://mil.jschina.com.cn/
MSN个人空间 http://spaces.msn.com/
深圳都市网 http://www.0755.com.cn/
酷文博客 http://www.07j.com/
123博客 http://www.123blog.cn/
126博客网 http://www.126blog.com/
博客之家 http://www1.bloghome.cn/
天涯博客 http://www2.tianyablog.com/
世纪博客 http://www.36588.cn/
我爱博客网 http://www.52blog.net/
我爱博客 http://www.5ablog.com/
70博客 http://www.70blog.com/
中国新记者 http://www.areter.com/
生物博客 http://www.bioon.cn/
BlogBus http://www.blogbus.com/
博客中国人 http://www.blogchinese.com/
炎黄博客
http://www.blogcn.com.cn/

中国博客网 http://www.blogcn.com/
博客动力 http://www.blogdriver.com/
中国教育人博客 http://www.blog.edu.cn/
博客之家 http://www.blogerhome.com/
BlogJava http://www.blogjava.net/
博客电影 http://www.blogmov.com/
敏思博客 http://www.blogms.com/
好博客 http://www.blogok.net/
中国户外博客网 http://www.blogoutdoor.com/
博客网 http://www.bokee.com/
IT经理世界 http://www.ceocio.com.cn/
中国假日网 http://www.china-holiday.com/
中国价值网 http://www.chinavalue.net/
博客园 http://www.cnblogs.com/
博客生活 http://www.cnweblog.com/
D5Studio http://www.d5cg.com.cn/
斗牛士 http://www.donews.com/
一抹微蓝文学博客 http://www.eomoo.com/
法律博客 http://www.fyfz.cn/
崇尚博客 http://www.griblog.com/
igooi http://www.igooi.com/
艾幽博客 http://www.iiu.cn/
播客天下 http://www.imboke.com/
IT动物园 http://www.itzoo.com/
山东博客中心 http://www.sdblog.cn/
中华部落阁 http://www.mblogger.cn/
医药博客 http://www.medblog.cn/
新水木 http://www.newsmth.org/
我爱我家 http://www.oioj.net/
博客先锋 http://www.pingce.net/
强国博客 http://www.rmblog.com/
阳光博客 http://www.shineblog.com/
SOHO小报 http://www.sohoxiaobao.com/
中文学生博客 http://www.studentblog.net/
淘宝博客 http://www.taoblog.com/
网贝博客 http://www.thiscn.com/
土豆网 http://www.toodou.com/
U博客 http://www.ublog.com.cn/
UC无限概念博客 http://www.ucblog.com/
罗维博客 http://www.wayway.cn/
寻风城市 http://www.welkincity.com/
加西生活网 http://www.westca.com/
博客先锋 http://www.xfblog.com/
西湖小学教育 http://www.xhschool.com/
世纪心理沙龙 http://www.xlxcn.net/
传媒沙龙 http://www.xmediacn.com/
歪酷博客 http://www.yculblog.com/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
清风博客
http://www.zuiqf.net/

 

注释:

[1]见《2005年中国博客市场研究报告》,原文链接:http://top.anyp.cn/content/2005-08-23/83439.aspx.

[2]摘自《2005年十大中文博客网站点评》,原文链接:http://top.anyp.cn/content/2005-08-23/83439.aspx.

[3]摘自《2005年十大中文博客网站点评》,原文链接:http://top.anyp.cn/content/2005-08-23/83439.aspx.

[4]摘自《2005年十大中文博客网站点评》,原文链接:http://top.anyp.cn/content/2005-08-23/83439.aspx.

[5]《平民博客可以靠广告赚钱了吗?》,中国青年报实习生,任伟娇,2006年7月24日《中国青年报》第二版。

[6]见《经济观察报》生活方式增刊稿件。

[7]见中国博客研究中心(research.bokee.com),Research整理。

[8]见天涯博客(http://www1.tianyablog.com/).

 

参考资料:

1、中国博客研究中心(research.bokee.com)关于博客的定义。

2、《博客:拾穗者与媒体的开放源代码运动》(三联)。

3、《媒中媒:2006年博客网新生活方式战略》,编辑:李祥甫。

4、《“博客源头”仍难获利》,杨琳桦。

5、《2005年博客与web2.0十大最拽的武侠人物》,西门吹草。原文链接:http://doux.bokee.com/tb.b?diaryID=10704923.

6、《2006年博客界发展的几个问题》,秦尘,我写传媒网2006年1月9日发布。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手机阅读请扫描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