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读者向记者反映,扬州市宝应县望直港镇望直港村137亩农田,自2008年被政府违规征用后就一直抛荒。征地时非但没有土地征用手续,还找小孩代部分村民在协议上签字。望直港镇副镇长周成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承认读者举报属实。针对土地抛荒,该副镇长此前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地荒就荒了,有什么了不起,国家荒的土地太多了”。(11月4日《人民网》) 据报道,原本当地政府规划在土地中间修建一条水泥路,但是路修好后,就切断了农田的水源,使良田变得无法耕种。因为决策的失误,造成不堪的局面,政府只得征用土地。但遗憾的是,农田一直未被利用,原来的良田长满了芦苇、荒草,成了一片荒地。137亩农田被违规征地一直抛荒竟达6年之久,征地没批文、协议签字竟让小孩代签。面对此种乱象,回应媒体质问的直港镇副镇长居然称“地荒就荒了,有什么了不起”,以上种种,到底谁该担责?笔者认为,“责任荒芜”其实比“土地荒芜”更可怕。 137亩耕地长期放荒,已令人倍感痛心。然而更让人如鲠在喉的是,该镇负责人竟然声称“地荒就荒了,有什么了不起,国家荒的土地太多了”。严格保护耕地是我们的基本国策。为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我国一直对非农建设占用严格审批,并积极通过土地整理修复耕地。可137亩耕地违规征用,且长期放荒,岂不是在架空耕地保护政策?从这个层面说,责任的荒芜比“荒就荒了”更该罚,有关部门不仅要追究“荒就荒了”的法律责任,更该处罚相关干部责任心的荒芜。 事实上,正是地方政府责任的荒芜,才造成了耕地的放荒。试想,复修一下被公路阻断的水路,岂不一劳永逸,可政府为何不实施?正是修复水路要耗费时日,而这期间要做群众工作,相关部门怕耗不起,赎买了事。同样,也正是责任的荒芜,有关部门才会在征地过程中,任由村干部“找孩子代村民签字”;在未取得土地管理部门许可的情况下,公然违法征收征用土地。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和《闲置土地处置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土地撂荒一年以内,土地管理部门要依法对土地使用权人征收一定闲置费;满两年未利用的,土地管理部门可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这一切在望直港村137亩撂荒的农田上都未被执行。可以说,撂荒的土地,更是法律执行的蛮荒之地。 因此,遏制土地乱用、闲置已经刻不容缓。笔者认为,一是要提高违规成本,对闲置土地一经查实,必追究地方政府责任;二是要加强土地征迁的审批手续,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的乱作为审批权;三是要提高民众的和舆论的监督力度,让土地流转公开化;四是要加大对土地资金流转的审计。只有多管齐下,违法成本高于守法成本,土地闲置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作者:曾阿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