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胎儿被盗的谣言是怎么被媒体传播的

时间:2013-07-08 07:55来源: 作者:徐达内 点击:
最近上微博,按转发键的时候心里总有点犹豫这么出奇的新闻,会不会最后又证明是个假消息? 这一两个星期可是有不少前车之鉴。李天一案里那个轮流发生性关系就不用说了,完全是断章取义的自寻烦恼,虽说对司法公正缺乏信心算是社会普遍心理,但人云亦云、杯弓

  最近上微博,按“转发”键的时候心里总有点犹豫——这么出奇的新闻,会不会最后又证明是个假消息?


  这一两个星期可是有不少前车之鉴。李天一案里那个“轮流发生性关系”就不用说了,完全是断章取义的自寻烦恼,虽说对司法公正缺乏信心算是社会普遍心理,但人云亦云、杯弓蛇影到那个地步,也只能说是智商有亏。


  关键是,那些不谙世事,或者以起哄为乐趣的人,智商有点缺失也就罢了。要是堂堂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里的专业新闻工作者,也被人家牵着鼻子走,就实在有些丢脸。


  骗局因一位安徽滑姓孕妇报案而起。现在我们知道,她是因为腹中胎儿畸形而在此前选择流产,但一直未敢告诉夫家,直至十月产期临近,方才编出自己被劫持、胎儿被盗的虚假案情。但从安徽市场星报那位新媒体中心主任邢荣勤微博惊呼开始,人们就是一边嚷嚷着匪夷所思,一边忙着向亲友们散布这个“绑架孕妇窃取腹中胎儿”的惊悚消息。


  媒体的正式报道,使得这个网络谈资更加流传广泛。从安徽网开始,到人民网跟进,再到各家媒体的微博账号争先恐后地转发,并且,队伍里出现了显赫的大名字:@央视新闻、@人民日报。这两个分别代表央视新闻中心和中共中央机关报在微博世界冲浪的账号,虽然也都在标题中感叹“太离奇”,但终究是基本沿用了“胎儿被盗”的说法。


  而且,纸媒也近乎全军覆没。尽管周末缩减版面,南方都市报、新京报、京华时报、扬子晚报、华西都市报…都没有放松自己的新闻敏感性,纷纷图文并茂地加以报道。事发地的新安晚报、市场星报更是在头版向家乡父老大声播报——直到警方发布消息,宣布那位滑姓孕妇承认自己撒谎。


  虽然可以就此批评那些媒体犯了“有闻必录”的毛病,没有向医生咨询基本的产科知识,以至于轻易上当受骗,但严格说来,他们也没有多大责任:首先是在描述案情时基本上都使用了“孕妇自称”的前置限定,报案本身总是真实存在的;再者是一经警方辟谣,也立即跟进播报——在这个新闻传播速度以秒计算的时代,动态真实本来就已取代了“落笔为证”的模式,随时发布,也随时更正。


  不过,再回过头来细想一下,面对这么不符合“常识”的说法,居然一群媒体和意见领袖都在跟进转载转发,并且无视妇产科专家们的断然否定,也就只能是两种心理在综合作用:


  其一,编辑可能自己也不怎么相信,但一看来源是人民网,“管他呢,反正错了也是人民网”。在传播链条中,和社交媒体用户更倾向于采信自己的亲友一样,媒体通常也是默认相信同行的基本操守,所以,一旦信源污染,后面的转载者集体中招也就在所难免。更何况在这次的传播过程中,确有中央媒体的介入,更壮了小报的胆。


  其二,在中国民间舆论场上,还有另一个“常识”,即“中国很糟”。所以,对那些充满不安全感的人们来说,当妇产科“常识”碰到后一个“常识”时,总是轻而易举败下阵来,“宁可信其坏,不可信其好”。按照@北青张天蔚的概括,这就叫“越坏越过瘾”。


  所以,或许只能称这类“没有认真核实、小心求证”的报道为“坏新闻”,而非“谣言”。这种基于对前一个传播者的信任而转发转载的行为,哪怕事后被证明所言不实,到底能不能算作“故意传播谣言”,一时半会还真说不清楚——毕竟,不能“诛心”。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日本小时光:穿越光影再度与你重逢

作者:靡涯

这是一场叙旧之旅,我试着用曾经一起走过的影像来穿越光影,再度与你重逢。我们有天生的惰性,总想着吃最少的苦,走最…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