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人性自私人文关怀缺失是女童惨遭饿死的最大推手

时间:2013-10-11 15:39来源: 作者:徐高栋 点击:
资深媒体人徐高栋就女童饿死一事提出看法。徐高栋认为,当今社会人文关怀的淡漠、政府相关机构职员的不够尽职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不健全或执行不到位等都间接地导致了两个幼小生命的枯萎,女童被饿死一事是在拷问国家社会救助体系的可行性,也是在探究人性的善

 

  日前,在南京市江宁区泉水新村2名女童被发现死在家中,尸体风干,据一些邻居反映,两个女童很可能是被活活饿死的。新闻传出,社会各界一片哗然,到处都是对两名女童的父母、民警、邻居以及相应社会救助体系的怀疑和抨击,也引发了人们对这类本可避免的残酷事件的思考。资深媒体人兼评论人士徐高栋认为,两个蓓蕾一般的年幼生命的陨落,与我们当今社会人文关怀的淡漠、政府相关机构职员的不够尽职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不健全或执行不到位等都有关系,而人性的自私却是导致这起悲剧的最大幕后推手。女童被饿死一事是在拷问社会势若群体生存现状是否需要全方位改善的严峻性、国家社会救助体系的可行性以及人性的善恶底线,也在某种程度上触及了中国幼童保护法的尊严。某电视台记者肖俊利表示,女童被活活饿死说明我们的救助体系存在很大的盲区,同时也影射了很多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自私心态,如果相关者都能把热心关怀上升到社会责任的高度而不仅仅是凭着一点微薄而脆弱的良心,怎会出现如此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剧。
  女童父亲李某因吸毒与犯罪而坐牢,女童遂由其母乐谋抚养,但乐谋却从未尽心,导致女童一次次挨饿。民警曾将侥幸逃脱的女童再一次交还给吸毒的母亲乐某,每个月给乐某800元救助金让她照顾孩子;曾热心帮助照顾孩子的邻居,给两名幼童送饭菜,终因担心“惹麻烦”而最终退还了李家的钥匙;女童所在社区曾以不符合政策为由拒绝将其送往孤儿院;邻居曾建议乐某的母亲照顾两名女童,最后无疾而终……包括民警、邻居、社区和亲戚等在内,超过一百人知道两名女童有被饿死的可能。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南京的这两名年龄加起来才四岁的女童,在他们尚处懵懵懂懂的年纪、还没来得及去享受美好生活的阶段,终究被饥饿夺去了性命。很多人在唏嘘之余难免会问:为什么女童的邻居等熟人都认为他们付出了足够的关心和努力,却还是难以避免这两个幼童被饿死的悲惨命运?
  对此,电视媒体人士肖俊利谈了自己的看法。肖俊利认为,女童的相关邻居与民警等确实有所付出,他们毕竟曾好心办事的作为看起来是无可非议的,但遗憾的是,他们仅仅在用不堪一击的脆弱良心来布施一些人文关怀,而不是按照责任感的高度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必然会存在一些不确定和不稳定性,在某些人的自以为是和怕麻烦中,两个孩子终究还是难逃被饿死的命运。试想,熟悉两女童情况的人如果能多做一些事儿,这两个孩子的命运是不是会不一样呢?
  孩子的母亲乐某只有20岁出头,有吸毒史,多次将孩子关在家中弃之不顾;而父亲李某因吸毒被抓,8月份才能出狱。乐某和李某双方就没有抚养儿女的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3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经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的资格,依法另行指定监护人。可是没有人去强制执行更换监护人。乐谋大女儿曾经被锁在家里,饿得半死,逃出家门向他人求救;可民警最终还是让乐某把她们领回了家。根据乐某母女三人的情况,民警向其提供每月800元的经济资助,怕乐某乱花钱,民警还每个星期给乐某送一次钱。可是,谁又能保证一个有着吸毒史、自顾不暇的母亲会将这些救助钱花在孩子身上?民警每周或者是十天来看一次李梦雪和李梦红两名女童,可为什么几次到家门而不入,直到两名女童死亡再发现?
  也有曾人提议将两名女童送去福利院,可是被女童所在社区以其父母健在不是孤儿不符合政策为由拒绝了。这两名女童被救助的希望也破灭了,只能继续给无抚养能力的乐某抚养。与两名女童有过接触的人员,在明知道她们可能被饿死的情况下,依然让孩子跟着乐某,直到悲剧发生,才痛苦惭愧,又有何用呢?不仅让人想起十年前的同一天,2003年6月21日成都3岁幼女李思怡被发现饿死在家中。李思怡的母亲因盗窃被捕,查出吸毒,遂被送往强制戒毒。其间,经办警员无视她关于家中留有幼女的苦苦哀求,错失多个环节,导致李思怡从6月4日中午到6月21日傍晚一个人被锁在家中,活活饿死。
  为什么过了十年,依然还是发生了幼童被饿死家中的惨剧?说到底,是中国还没有一个健全的社会救助体系。
  南京两女童被饿死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人在冷漠的围观,而更多人是站在社会责任感与人文关怀的基线里,对各种相关社会问题与人性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资深媒体人徐高栋就女童饿死一事提出看法。徐高栋认为,当今社会人文关怀的淡漠、政府相关机构职员的不够尽职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不健全或执行不到位等都间接地导致了两个幼小生命的枯萎,女童被饿死一事是在拷问国家社会救助体系的可行性,也是在探究人性的善恶底线。此外,社会生活以及生存环境的好坏对幼童的影响极大,也应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一环。当初,两女童的父母如果不吸毒,应该可以成为合乎要求的监护人,是毒品让一个家庭变得残缺不全;当初,女童的外婆曾经让居委会将小孩送到孤儿院,可是被告知说小孩有父母亲而不符孤儿院帮扶标准。为何孤儿院对女童父母不适合做监护人条件的特殊情况视而不见却要遵循死板的规矩。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嘛,咋不灵活变通呢?正是那些死板的规矩堵死了两女童在援助机制下生存的重要通道;女童母亲乐某的父母离异,是在奶奶抚养下长大。当初,如果乐某不是在缺乏父母之爱与家教的环境里长大,她大概也不会变得那么冷漠与绝情,毕竟虎毒尚且不食子嘛,她怎么能做到麻木不仁的让两个孩子自生自灭?可见家庭教育失败与残缺留下的遗患正是乐某无视亲情、间接杀害两个孩子的致命伤;当初,民警如果不是糊里糊涂的把跑出来的女童重新送回到无心且无能力抚养孩子的乐某手里,民警如果在巡访时能多关注下孩子是否过得健康与正常而不是几次过其家门不入,孩子恐怕不会那么容易饿死。这里面,民警难免有失职或者不尽职的嫌疑;当初,女童的邻居们如果不是怕麻烦而懒得管她们,女童的太外婆如果不是因为因家属的阻止而拒绝帮忙抚养她们,两女童被饿死的惨剧怎会发生呢?社会的冷漠、人情味的缺失与人性的自私正是导致两女童悲惨死亡的最大推手与幕后黑手!
  在这个青年人中国梦盛行的年代,中国的很多出身不幸的儿童们也需要一个“中国梦”,那就是能待在一个安全的保障壁垒里,过着没有伤害、饥饿和虐待的生活,尽情的沐浴着美丽的阳光以及呼吸新鲜的空气,浸润着人文、科学教育体质下的精神文明雨露而无拘无束地盛开最灿烂的笑容。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新时期青少年情绪与情感读本

作者:谭棋介

优美的笔触传递青春气息,至深的哲理述说动感人生,专注聆听青春的脚步声,悉心体味青春的心灵独白。《新时期青少年情…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