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污染钢厂逼走村庄”颠覆了多少常识

时间:2013-12-20 10:30来源: 作者:吴龙贵 点击:
江苏省溧阳市申特钢铁厂卫生防护距离不达标,环评不过关。可当地政府却不把钢铁厂搬走,反而是逼着周围村庄的村子搬迁,村民被迫歇耕,生计无保障。面对村民的质疑和呼吁,申特钢铁和当地环保部门拒不回应。12月18日,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报道了这荒诞而
  江苏省溧阳市申特钢铁厂卫生防护距离不达标,环评不过关。可当地政府却不把钢铁厂搬走,反而是逼着周围村庄的村子搬迁,村民被迫歇耕,生计无保障。面对村民的质疑和呼吁,申特钢铁和当地环保部门拒不回应。12月18日,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报道了这荒诞而又现实的一幕。
  日前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官方方件中出现如此抒情化的表达,引发舆论一片热议。然而最悲哀的事情也莫过于此。城镇化建设的浪潮尚未真正来临,一些村庄已经渐行渐远。村民们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却再也回不到祖祖辈辈栖息的那一片土地了。“乡愁”根本不需要被记忆,因为它就是近在咫尺的痛楚与绝望。
  这家名为申特的污染钢铁厂,就像是一个现代化的怪物,凶残地猛进乡村,破坏和吞噬着这里的一切。因为它的存在,周围村庄的数个村子被政府逼迁,村民被迫歇耕,生计无着,不愿搬迁的村民遭到不明身份的社会人员的围攻。曾经的长寿村,如今在一年以内接连有3位村民患肺癌去世。唯一没有被强制搬迁的村子,是因为该村存有一座被列为省级文化保护单位的古墓,江苏省文化部门曾经介入。但留守的老人们担心,一旦他们都搬走,紧跟着村庄可能守不住,下一步也许会失去土地……乡村的沦陷,远比人们想象的要迅速和残忍。
  “污染钢厂逼走村庄”颠覆了多少常识?
  首先是人性的常识。土地是农民的根命子,离开了土地和村庄,实际上就注定了农民们四处飘零的悲凉命运。而在价值排序上,人的生存权无疑要绝对优先于所谓的发展权和经济利益,当两者发生冲突的时候,无论从哪一个层面考量,应该走的都是污染企业而非村民。当地政府为了保护污染企业而强制村民搬迁,这种做法毫无疑问是反人性的。尤值一提的是政府给出的补偿,据报道,已经搬迁的村民每户可以得到每平方米五元的出租费,而没有搬迁的村民每人得到90元。失去土地和家园,换来的仅仅如此低廉的补偿,村民们最后一点尊严也被无情地剥夺,而当地政府则丧失了仅有的一点良知。
  其次是执法的常识。按照相关规定,炼铁厂与居民区的最近距离无论如何也不能小于1000米。而据实地测量,申特钢铁厂与最近的村子仅450米。然而这样一个根本通过环评的污染企业,竟然屹立十年而不倒,执法部门在哪里?在央视记者的采访中,从溧阳市中关村开发区管委会到溧阳市环保局,几级政府部门均相互推诿,这本身已经是严重的渎职行为,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属于“监守自盗”行为,身为监管部门不仅担负起监管职能,反而充当了污染企业的保护伞,完全背离了执法伦理。
  最重要的当然还是发展的常识。事实上,无论是人性的迷失,还是执法的沦陷,归根结底都是源于当地政府走入了发展的“陷阱”。公开资料显示,申特钢铁厂2003年建成投产,总投资额为18.6亿元,是溧阳市的利税大户。正是因为如此,当地政府才会把一个污染大户奉为上宾,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地为其保驾护航。尽管无数惨痛的事实都已经证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代价,中组部刚刚发文强调,不以GDP论英雄,但显然,一些地方仍然没有真正走出“GDP崇拜”的发展误区,仍然把自己的政绩和个人利益置于公共利益之上。正如《人民日报》一篇评论所指出的,“人没了,发展还有什么意义”,一切发展的目的都是为了人,“污染钢厂逼走村庄”其实就是饮鸩止渴,历史的倒退。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喵星上的福尔摩斯:猫的视角和语言

作者:张雨

作者以一只猫的视角和语言讲述了5个现实中的小故事,重新诠释了自由、善良、智慧、勇气、信赖等概念的内涵,同时也并…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