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在老家,遇到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女孩。通常,小孩子哭闹的时候,大人用鬼神的故事,可以起到止闹止哭的效果。在这个孩子面前,什么鬼怪魔兽都失灵了。所以,她的胆子奇大。
人类的童年,在科盲中成长。面对大自然的变幻多端,对于奇异现象的恐惧,人类用神话故事祛除了自己的不安,也给后世留下宝贵的文学遗产。如果人类在早年的时候就满脑子的科学观念,相信今天的神话传说也就和我们无缘了。每个孩子也是如此,倘若在刚懂事之时就被父母以无神论的思想来灌输,他(她)自然也就无所畏惧。无所畏惧,看似好事,但弊端也不可低估。对于限制他们的过分欲求,说理嫌早,没有鬼神故事相助,最终胜利的估计只能是孩子了。
其实,给孩子搞科普的事例,并不稀罕。有次晚上带儿子出来赏月,给他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哪知小小年纪的他,竟然用朔月、望月的名词跟我对话,说月亮上没有什么嫦娥,那是骗小孩的。问他怎么知道的,大约是妈妈讲的。一个4岁大的孩子,科学名词知道得多了,接受神话传说的空间小了,对于孩子来说真的不懂是福气还是悲哀。
婴儿落地,大脑就像一张白纸。作为家长,在什么年龄段给孩子填充什么样的知识,不知是不是该有个规划。起码在读小学前,应该给神话故事留足空间,让孩子对大自然有所敬畏。如果家长早早地把自己青少年时期学到的知识,提前传授给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头脑也许科学了,与此同时也扼杀了他们宝贵的想象力。所以,无神论教育、科学名词进驻幼儿的大脑时间,我觉得不该在学前教育中进行。那样,家长们也许可以在熟人中间获得赞扬,瞧您的孩子懂得东西好多啊,只是自己不知这样的知识也是不合时宜,孩子的想象力被束缚得早了,他们长大后思维的张力就小了许多。
教育要遵循规律。规律既有现成的书本知识,也有各自摸索的东西。尤其在物欲膨胀的社会里,无神论的强势介入,让越来越多的人变得无所畏惧,他们知道世界上不会有上天的报应,做事的时候无所顾忌。这一点,与他们幼年时期所受的教育,是不是也有点关系呢?鬼神无形,所以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鬼神无形,所以人在黑暗中最容易赋予其特定的形状。中原地区吓唬小孩子的“三猫六只眼”这个怪物,小时候伴随我多年,这个怪物既让我不敢为所欲为,又让我琢磨他到底是个啥模样。现在,这个怪物被传给下一代,有时其它成年人揭穿谜底,以至于孩子问我是不是没有“三猫六只眼”这个怪物,我倒无法回答了。
科普工作固然必然,怎奈受众要有年龄方面的考虑。不问青红皂白向所有年龄段的人科普,其代价由谁来承担,反倒成了个不大不小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