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下午,在民建界别小组讨论中,全国政协委员、环保部总量司司长刘炳江好几次想结束发言,都在其他委员不停地追问中失败了 刘炳江坦言,现在在外面他都不敢说自己是环保部的司长。一次打车上班,出租车司机看他“像是个当官的”,硬生生没让刘炳江插一句话,数落他一路,“你看看你们把这个天搞成什么样!”(新华网 3月5日) 环保部司长在外搭乘出租车时,都不敢说其职务,原因是由于“的哥”的抱怨。其实,大家都知道,的哥的抱怨并不是没有道理,恶劣的自然环境确实存在。笔者还记得一部恶搞的短剧中,曾把“雾霾”作为了我国向他国“炫耀”的特产,真是让观众哭笑不得。 前不久,中央组织部印发了《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规定今后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各类考核考察,不能仅仅把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作为政绩评价的主要指标,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大多为单纯追求GDP而破坏社会总体和谐的例子,比如,不少地方把生态城市建设作为发展战略,但为“视觉效果”而盲目建设、功利发展的问题很突出,集中表现为“广场热”“草坪热”“水景热”等伪生态,比如,不顾缺水的情况大建人造水景,热衷点亮工程、造大广场,形成不必要的浪费,也背离生态城市建设的初衷。所以,笔者认为,就如前段时间热播的电影《私人定制》里的情节一样,人类应该对大自然说太多太多的对不起。 其实,早在十八大的报告中,就提出了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作出“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有著名的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又提出了“社会和谐红利”这个词,并认为要释放和谐红利,需要协同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方面的改革。在三中全会的改革中也提到了要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并要求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国家和专家总在提,可现实生活又是怎样的呢?不少地区为了片面的追求经济效应而乱挖乱采、乱伐乱砍,导致江河流水污染干涸,草原林地荒废干枯,还有的地区为了盲目追求税收的增加,居然公然建立大型的皮草基地,让贩卖国家野生动物皮毛的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因此,笔者认为,作为决策者的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应该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绝不能片面、扭曲地追求面子工程、形象政绩,应当真正将老百姓和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作为发展考虑的首要因素,别再让雾霾天、被污河等恶劣的生存“劲敌“引来公众的骂,伤刺公众的心。 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本应是国人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而加大对生态文明的建设,也应是政府的当务之急。所以,笔者认为,大家千万不能边喊“我要原生态”,又边让自己活得“最现代”。同时,面对物质横流的社会中的种种尴尬,有关部门不妨加大对生态建设方面的考核权重,从制度和舆论上给各地政府以约束和激励,才不失为一剂良方,因为“真生态”才是一笔不可再生的可贵财富,也只有这样的财富才能让我们以及我们的子子孙孙幸福万年长。(雨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