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办一家养老院,跑了39家单位,加盖133个公章,历时8个月竟然没有办下来——连日来,网络上流传着辽宁省锦州市这样一起案例,再次引发人们对行政审批乱象的关注。(新华网:6月30日) 多年来我国多次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为的就是提高行政效能,而多次的审批“提速”为什么最终还是出现如今的这个“蜗牛”审批,让人深思。党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对于政府服务性部门要求解决好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等为人民服好务。 养老院还未进入审批的门槛居然就已加盖了133个公章,一个公益性的项目历经8个月都未审批结束,光前置手续都盖了133个公章,那后面的审批的项目恐怕让人望而却步,以后如果还有人想投资建设什么公益性项目,恐怕早已被这133个公章吓到而选择放弃了吧。 养老院的建立手续确实繁琐,规划、土地、财政、审计、建设、工商、税务、消防、环保……每一个部门都要填表盖章,每个又有不同的前置、后置要求,有的部门还包括市、区两级,有的还得实地查勘。一个公益性的项目都这样举步维艰可想其他项目呢,难道非得要“照顾”才能提速。目前我国许多行政审批各部门独立成线,互不隶属,且不少手续是后面的前置条件,而每个环节又都有办理期限,都要等,这样等下去确实在效率上比较低下。 很多问题就容易在等的过程中产生,这是修建敬老院,那如果是治理一个地质灾害隐患,遇到这种“蜗牛”审批的话,那是不是要等地质灾害发生了还在盖章办理前置申请手续的路上呢?如果对于一些公益性的项目可以采取并联审批、集中审批等方式,对于前置手续可以综合办理,那样既可以提高行政效能,也能更好的服务于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