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经济参考报》记者4日凌晨发稿,除黑龙江以外,其余30个省(区、市)均已公布了当地上半年的地区生产总值(G D P),合计297114 .49亿元,高于此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数据269044亿元,高出部分占全国G D P比重为10 .43%。专家分析认为,在一季度地方G D P之和与全国大体接近的情况下,上半年二者差值显著扩大,既说明当前统计方法仍需进一步完善,也显示在上半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再次产生了向数据里注水的冲动。(新华网 8月5日) 尽管这其中的数据差异确实让人吃惊,但实际上,国家统计局统计的GDP数据与地方政府统计数据的汇总之间有差距早已不是什么新闻。近些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出于政绩考虑,通常喜欢在GDP数据上做手脚。GDP统计数据掺假,不仅欺骗当地群众、蒙骗中央政府,也不利于国家进行重大决策部署。 统计信息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是科学决策和社会经济管理的基石。统计数据不真实、不准确,不仅对于决策和管理毫无意义、价值,而且由于数据信息的误导,还会给国家宏观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危害。事实上,地方政府的政绩如何,当地人民最有发言权,GDP只不过是一个供上级部门参考的数据。GDP一再被注水,也折射了一些地方政府发展理念存在问题,“唯GDP”错误政绩观念依旧严重。用这种理念指导经济发展,自然难以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更不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弄虚作假是可怕的,更可怕的是长期公然造假,最可怕的是对造假行为熟视无睹。可以不夸张地说,GDP注水问题长期存在,愈演愈烈,上至官方下至民间对GDP注水无可奈何、习以为常,这正在成为一个中国式笑话。假作真时真亦假,当地方GDP注水成为常态,全国GDP数据便“顺理成章”地遭到怀疑;当“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成为惯例,官方公布的任何数据都会被质疑和嘲笑。借用媒体的话说,就是“年复一年有差距,老问题变成大问题”。 离开了民生血脉的GDP,只能是一组枯燥数字,一种失去灵魂活力、感情理智的政绩符号。 人的生命具有不可逆转性,所有的发展成果都是为了造福黎民百姓、让全社会共享。只有每个官员真正领悟了“人命重于GDP”,真正做到了“人命重于GDP”,那些“带血的GDP”、“注水的GDP”、“被污染的GDP”、“浪费资源的GDP”才会被彻底逐出公众视野,那种不惜代价创造GDP的怪现象才会永远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