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后的预算法第一条明确了预算法的立法宗旨:为了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现行预算法的表述则是:为了强化预算的分配和监督职能,健全国家对预算的管理,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专家指出,从“政府管钱袋子”到“管好政府的钱袋子”是一个重大转变。(人民网2014年9月1日) 对政府财政预算进行审查监督,是人大的一项法定职权。如何更好地进行预算监督,管好政府“钱袋子”,让老百姓对政府“花钱”心知肚明? 管好政府的钱袋子,光靠人是不行的,人性的缺点在实践中无法完全防范,需另辟途径。实践证明,用制度和科技管好政府的“钱袋子”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管好钱袋子要靠制度,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一是财政预算制度不可缺少。许多预算单位在做预算过程中,出于部门利益,宁多勿少,耍起 “打埋伏”、作假账的手段,为腐败的滋生铺垫好了温床。应提高预算管理权力的集约化程度和专业化程度。二是加大决算审核力度,确保决算数据质量。三是加大审计的制约作用。通过审计揭露和制止、处罚等手段 , 来制约管理“钱袋子”过程中出现的消极作用,斩断伸向钱袋子的黑手,切实扎紧钱袋子。 管好钱袋子要靠科技,提升预防腐败效能。运用科技,减少操作过程中的人为因素,确保钱袋子用在刀刃上。通过清理单位“小金库”,确保一个单位只有一个银行账户,实行公务经费一卡通,做到每一笔公务消费都有明细,有利于财政审计,有利于减少公共财政被极少数人以各种名义侵吞。做好财务公开,政府钱袋子的每笔开支人民群众都可以查到它的去向。通过追查公共财政每笔去向,可以有效遏制大肆挥霍公款、腐败事件频发的现状。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通过多重制约和监督机制,确保政府的‘钱袋子’更加安全,政府资金能够花得规范、花得透明、花到实处、花出效率。 (当头棒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