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看到了连续第13年公布的“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一个国家的大企业发展,一定与这个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在成长中同喜,在差距中同忧。“中国企业500强”里不乏最新的成长亮点。而它们还有哪里不够强?也来坦率地看几个关键点—— 其一:整体盈利能力不高。 今年500强的收入利润率是4.24%,去年这个指标是4.34%;资产利润率是1.36%,去年这个指标是1.44%——双双下降,而且都已是连续两年下降。这说明中国企业500强的利润增速低于营业收入、资产增速。 500强中有118家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低于或等于3.3%。为什么要拿“3.3%”作为衡量尺度?很简单,这是2013年我国商业银行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低于3.3%,说明忙活了一年,企业资产净受益还不如把钱在银行存个一年定期。当然,企业存在的价值不仅是净资产收益,哪怕它负增长,也已完成了诸如解决就业等其他责任。但中国企业500强的盈利能力亟待提高,此处可见一斑。 我们把中美两国分别进入世界500强的92个、128个企业来做对比,中国企业盈利能力不高的现状更一目了然:中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数量,是美国的71.88%,营业收入是美国的66.23%,而净利润是美国的37.51%。 其二:银行业、制造业盈利能力失衡。 中国的银行仍然忒能挣钱。大家最熟悉的“工农中建交”五大商业银行,营业收入占500强的5.9%,净利润则占35.7%;而500强中260家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占40.6%,净利润仅占19.3%。五大银行的平均净资产利润率是19.0%,260家制造业企业是8.8%。500强里一共有17家银行,净利润占到500强全部利润的52.9%——500家企业的一多半利润,是这17家银行挣到的。 银行能赚钱并不是坏事,银行业发展也是国家经济之福。但如果银行业盈利能力一枝独秀地过高,就是一种扭曲。因为银行的职责不仅是自己赚钱,它还要为实体经济服务,让实体经济企业的赚钱能力不断提高。怎么把银行服务实体企业的水平纳入到银行业的考核体系中,是个充满改革紧迫感的关键问题。 其三:资金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仍然偏多。 进入这个榜单的是中国今天最大的500家企业了。在它们的组成结构里,来自传统的重化工业、工程、贸易等资金密集、劳动密集型企业仍然占据大头,而来自新兴战略产业、服务业的大企业数量虽有增长,却整体上仍然不够多。这说明,我国仍处于重化工特征明显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仍然不够“高级”。 这样的基本结构会带来很多衍生的问题——中国企业500强的研发投入仍然不高,特别是那些主要靠消耗资源来从事生产的企业,缺少提升研发投入强度的紧迫感;中国企业的品牌意识仍然偏低,肯为构建和传播品牌下的功夫仍然不够;中国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仍然不高,500强一共有员工3100万人,人均净利润是7.69万元,比上一年度又低了0.97万元。 一份500强排行榜,不可能揭示出中国500强企业的所有优点和缺点。但看趋势还是能看个大概齐。今年的这份榜单告诉我们:中国企业的规模在继续增长,发展质量在提高,而跟先进国家的大企业群体相比,差距也仍然明显。我们重点来观察以上几个“仍然不够强”,是为了让充满成长性的中国企业群体,能清晰地把握自己的奋斗着力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