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高校评职称不应只拿论文数量说事

时间:2014-09-05 05:04来源: 作者:重庆李妍 点击:
近年来,随着高校大扩招,加快引进年轻师资,在严控职称比例的背景下,副教授职称僧多粥少,职称评定、讲师晋升成为了校园里的一

近年来,随着高校大扩招,加快引进年轻师资,在严控职称比例的背景下,副教授职称僧多粥少,职称评定、讲师晋升成为了校园里的一场“惨烈”的争夺战。(据《中国青年报》)

高校教师入职门槛不断提高,职称评定“僧多粥少”。对大学管理者来说,似乎只要不断调高职称指标,提高论文数量、发表期刊的档次,就能达到遴选老师的目的。不过现在的问题在于,这些所谓的论文成果当中,有多少只是围绕晋升目标、为考核过关而炮制出来的?为了达到这些指标要求,又有多少教师放弃了自己的学术理想和教育理想?

几年前,云南大学一位副教授就坦诚:一生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教学上,是“毁灭自己,照亮别人”。教学竟会“毁灭”教师,其实就是因为,如果高校教师把精力过多花在教学上,必然会疏于写论文、做学术,这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晋升之路。今年4月,未能在规定时间内提升职称的外文系讲师方艳华就被清华大学(微博)解聘,不过其后校方却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毕业生、共计50多封4万余字的请愿书,希望将这位“因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导致科研成果不足”的老师留在教学岗位上。本应该着眼于评价教育、学术能力的职称,竟与教师的实际教学贡献、学生评价背道而驰。很显然,只是简单用论文数量指标来评价教师的职称机制,只会引导教师围着指标转,很难科学衡量教师的实际能力与贡献。

只拿论文数量说事儿的“职称墙”下,跌倒的岂止是高校教师!须知,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竞争力,理应是教育与学术,而不是论文数量。要让中国高校真正找到自身竞争力,就必须让教育和学术回归本位,让教育、学术评价真正成为针对教育贡献、学术贡献的评价,而非简单、粗陋的几个职称指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新时期青少年人文与思想读本

作者:谭棋介

人文素质,从广义来说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方面汇聚于作为民族精神脊梁的…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