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55个少数民族,且人口居住的面积广大,民族自治地方占全部国土的64%。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劲和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族地区的经济能否得到尽快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又取决于民族地区科学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民族教育的发展。当前我国民族教育的整体水平还不高,基础薄弱,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与全国平均水平和民族地区自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少数民族地区要发展,并维护团结、稳定的局面,必须首先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只有教育的发展,才能提高人的素质,从而最终实现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增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力量也体现了国家对各民族的平等的重视与尊重、爱护与信任。 一、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 在教育方面,我国的许多少数民族都有与本民族文化相一致的传统教育,如藏族的寺院教育、回族的经堂教育、彝族的毕摩传承教育等。民族传统教育往往与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在反映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也就反映了本民族的特色。因此,发展少数民族教育,要先从思想意识上入手。实行实现开放型教育,激起深化改革锐意创新的精神。在各级政府部门设立专管民族教育的机构,做好思想政策上的引导工作。从而掌握最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更深刻地认识教育发展的规律,在比较和反思中,对我们已经形成的教育思想体系、教育模式化的机制、教育内容、方式方法进行整合、改革、创新。从而形成代表时代高水平的新思想观念体系,开启新的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 二、政府加大财政投资力度,优先发展少数民族地区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关心各少数民族,非常重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发展,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使少数民族的发展有了一定提高。但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经费相对还是紧缺,教育发展的硬件薄弱,办学条件差,无论是校舍还是教学的一般实验设备、图书资料,与发达省市的学校相比差距较大。因此针对我国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在教育投入设立“少数民族教育特区”或“少数民族教育优先发展区”,中央财政合理承担教育经费的投入,经费来源上实施中央与省级财政分摊的原则,大幅度增加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资金的投入。国家用于发展民族教育的经费必须专款专用,不准挪作他用。各类学校招生,凡属义务教育阶段,要认真组织少数民族子女人学,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可减、免杂费;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和民族优先发展区教育实行全额免费,对成人文盲和成人初等教育补习一律免费,强化少数民族人口的直接教育投资。此外要充分调动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捐资助学,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要适当给以补助或对集资办学成绩突出的地方给以奖励。建立既面向全国,又倾斜于西部省份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为西部地区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接受良好教育提供了保障。从根本上解决少数民族贫穷落后面貌的长远措施,也是一种对贫穷落后地区培养人才的一种补偿,也能一定程度上避免人才的流失。 三、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教育,实行三语多元化课程教学 我国民族地区类型多样,民族类型多样,各民族、各地区的发展水平与文化传统均有较大的差异,民族教育不能搞“一刀切”,不能走“一步棋”,不能成“一个样”。在很大程度上是“多元一体”的多元文化教育,中国的少数民族教育改革发展要坚持“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积极推进”的方针,从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出发,从民族的特殊性出发,在尊重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保留特色,更要立足现实,以遵循规律,加快发展速度,提高质量、注重效益为指导,以形成各类教育紧密衔接,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建立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类型、多功能的适应性强、多文化课程的特色化开放式的民族教育体系。 在少数民族地区大力推进汉语、本民族语言、英语相结合的三语教学,培养“民汉兼通、中英兼通”人才,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三语语教育体制和课程体系。凡是少数民族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有条件的可办以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同时招收当地汉族子女入学,特别是在民汉杂居的地方,实行民汉合校、混合编班,以利互相学习,增进各民族的友谊和团结。要大力加强汉语英语课师资队伍建设,认真解决汉语课英文课师资队伍存在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促进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并加大国家和地方财政对编译出版民族地区双语教材的支持力度。 通过国家课程、民族地区课程、校本课程的设置将多民族与多元文化共存的理念引入课程之中;帮助学生从自己文化的角度和其他文化的角度来观察各种文化,促进不同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培养学生跨文化的适应能力。尤其是在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中,增加多元文化教育的内容,考虑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风格,增加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增加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教育内容。在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时,要坚持从少数民族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考虑民族特点和民族的传统技艺,注意为当地少数民族培养多种类型、多层次的初中级实用技术人才。普通中小学的劳动技术课,可根据民族特点,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劳动技术训练,或组织其学习本民族的传统技艺。各类职业学校可附设民族职业培训班,形式灵活多样,学制可长可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