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消息,去年8月,中国之声报道了河南周口郸淮公路投资8亿、开工六年仍烂尾,上亿银行贷款疑被私人套取的新闻。目前,事件过去已经近一年,这条公路现在已经全面复工,但原来参与建设的农民工仍在四处讨薪,经侦部门的调查结果至今未对外公布。 经过调查发现,几年来这条路建设缓慢,给沿线居民出行和环境带来较大影响。此外,上亿银行贷款疑被私人套取。去年11月,周口市政府致函郸淮公路的原建设单位---河南郸淮公路建设有限公司,收回公路建设权。文件还明确,已完成工程量所产生的债务由原项目公司负责。而这家周口市政府招商来的项目公司,欠多家施工单位的工程款,而这些施工单位又无法给农民工结款,有上百位农民工因这条烂尾路,没有拿到工资。银行贷款发放进度和工程完成量严重不匹配,银行已经贷出上亿贷款,这些钱却并未用来修路,不知所踪,经侦部门早已展开调查,而调查结果副市长却说要“保密”。 明明是需要公诸于众的再“真相”,现在却成了“不能说的秘密”,不得不让人怀疑其中潜藏着怎样的猫腻?投资8亿元,耗时几年,才修出一条“烂尾路”。虽然,相关官员因为未履职尽责,受到了相应的处分,但是有关钱的大事,却迟迟没有解决,让最基层的小包工头、农民工苦不堪。让人不的不怀疑,处分有关官员不过也是安抚公众的“形式主义”。 试想一下,一是“烂路”形成已经几年,有关部门都未有问津,如果没有媒体报道,是否还要继续“烂”下去。二是银行放款进度和工程量严重不匹配,那是谁如此大胆敢于放款,是银行高层个人意志?恐怕他不敢,那定是有人做“保票”不会出事,这个人又是谁?三是经侦部门的调查结果,为什么成了“秘密”,实事求是公诸于众有何不可,隐藏的背后是“护短”还是“遮丑”? 媒体抽丝剥茧,碍于职能原因,只能抛出这层层疑问,等待有关部门的解答。推进“8亿烂路”善后,好像成了媒体的责任,相关纪检监察部门,就没有发现其中的“不对劲”,为啥总是等待媒体用“舆论倒逼”的方式寻找真相呢?所以,笔者认为,相关纪检监察部门应该积极介入,早日查出真相,惩治犯罪,解决问题,树立起政府强大的公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