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诺奖让莫言戴上了太多不为人知的帽子

时间:2012-10-16 18:57来源: 作者:陈稽元 点击:
莫言获奖对中华儿女来说,确实是个天大的喜讯,然而这喜讯的背后却又不得不让我们泪流满面。今天的莫言在公众的心中,永远也只是一个活在若贝尔文学奖帽子底下的站台小丑。我们清楚的看到莫言一奖引发的折腾:莫言作品入选中学教材,以及他老家高密为其扩建

  莫言获奖对中华儿女来说,确实是个天大的喜讯,然而这喜讯的背后却又不得不让我们泪流满面。今天的莫言在公众的心中,永远也只是一个活在若贝尔文学奖“帽子”底下的“站台小丑”。我们清楚的看到莫言一奖引发的“折腾”:“莫言作品入选中学教材”,以及“他老家高密为其扩建纪念馆”等等,这样的折腾无疑只是在体制限制下,对一个奖项帽子底下人的过度消费,说得难听点莫言只是“被”成为了获奖的一机器。
  
  莫言获奖本不该庆幸,只要一睁眼细细阅读其之前的很多作品就一目了然。只是我们对若贝尔文学奖的饥渴,以及种种因素,让莫言的获奖强加了太多的符号意义,戴上了太多不为人知的帽子。
  
  由此莫言获奖被很多人解读为文学繁荣、国家文化实力的标志。殊不知,这所谓的文化繁荣,只换来了人们看待获奖者的不理性。就在最近几日,无论是各大实体书店,还是各大售书的著名网站,很多人都在以前所未有的疯狂程度抢购着莫言的作品。有的实体书店甚至在莫言作品上架不到十分钟就被抢购一空,这对部分人和部分团体来说这样的情形是他们所喜闻乐见的,笔者却为此引发了担忧。
  
  首先得说的是,莫言的作品并不是获奖之后才发布的,人们对其狂热的疯抢,恰恰证明了一个民族不常态化的阅读习惯。从反面看出,很大一部分人都不知道获奖前的莫言,或许很多人之前也看到过他的作品,却只是用官话了的文学思想考量着“他只是一个文学小丑,街边卖艺永远是他的老本行”。那些自诩为文学大师的人、很多并不知晓莫言的人也抱着围观“街边小丑”的心态强势围观。看似获奖表面的疯抢作品,唤起人们花钱买书,花时间泡书店、泡图书馆,唤回人们对文学的些许追崇,甚至还有人认为这是受众对莫言的认可。我想这值得商榷,恰恰是人们对莫言获奖的新奇,引发了对莫言作品的围观。莫言在获奖后,其社会效应和商业效应得到显现,然真正的文化效应却将遭遇流产的危机。
  
  在获若贝尔文学奖的情形下,按道理来讲,莫言获奖应该可以证明我们文化的繁荣景象。但却由于获奖之后的受众也包括官方生态,让我们不得不反思,不得不泪流满面,原来获若贝尔文学奖竟然也是那么不堪入目。
  
  笔者不想谈什么文学的终极意义,也不想谈若贝尔文学奖是多么的神圣。只是想说如果说有那么一天,年青人的另类文学不再被被戴上另类的官帽,作家也不再被视为文字打工仔,“大肚翩翩”的官话不再成为强制性的思想主导,教育家也不再只会叫嚣,文学思想也不再八股,我们可以静心,不再浮躁。那即使今天莫言的若贝尔文学奖没有花落中华大地又待何妨?帽子由于显眼,在经历风吹雨打之后总会滥去(文/陈稽元)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窥探:崩溃的遭遇背后隐藏着什么

作者:王安军

总裁卓大升的身体里似乎有个神秘生物,职员皮八两知晓其中利害,及时出手救了对方一命。然而,事情的发展大大超乎所有…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