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拍卖不是公车改革的结束而是开始,公车拍卖能否在阳光下进行,能否在“游戏规则”制定过程中杜绝有人“钻空子”,起拍价如何制定,参与门槛是否合理,拍卖资金如何使用,拍卖费用如何核算等等问题,都需要是一本“明白账”。 最新消息显示,“中央和国家机关本级取消的公务用车将正式启动第一批拍卖。三家拍卖公司分别将于1月25日、26日及2月1日举行专场拍卖会,其中,首场拍卖1月23日开始预展”。 公车改革让民众看到了很刹“车轮上的腐败”的决心,在大家为公车改革稳步推进而拍掌叫好的时候,公车拍卖能否在阳光下运行,也成为了大家关心的话题。 就网上公布的“起拍价格”来看,轿车最低的低至3000元,最高的不过18万元,这一价格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便宜,显然,虽然一部分公车取消了,但这一部分被取消的公车仍然是很大的一笔国有资产,如果拍卖中出现管理不善的问题,让一群“有办法”的人钻了政策的空子,那么用心良苦的公车改革反倒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成为部分人将国有资产转变为个人资产的“合法途径”。 “质优价廉”的公车无疑是一块“香饽饽”,是一种能产生极大经济利益的资源,有资源的地方,就有滋生腐败的可能性,一种可能性是暗箱操作,内部人参与购买。拍卖的信息公开、场地选择,竞价方式等等,都具有极大的可操作性,如场地不够大,“只能”容纳极少数人,而想参与竞价的人又多,只能将大部分人挡在门外。竞价过程设计不合理,不能充分叫价,多处同时拍卖等等,这些方面都可能留下漏洞,此次中央公车以公开信息,“车牌分离”,全程监督等方式,有望做到阳光拍卖,但在无摇号政策的城市、无专业机构的地区等等,如何做到阳光拍卖,还需在制度上进行规范。公车腐败引起了各方极大关注,近期大刀阔斧的公车改革让民众看到了希望,但如果公车拍卖中出现问题,那么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的损害将比公车腐败更甚。 另一方面,公车拍卖资金去向也应公开接受监督,公车购买过多、价格不公开、使用维护费用巨大是一种腐败,如果公车拍卖资金不透明,这些被浪费掉的资源依然是去向不明,民众依然会“不满意”,这笔资金有多少,在拍卖过程中,费用消耗了多少,剩下的钱怎么用,用在哪里,如果政府够坦荡,解决公车弊端的决心够大,也应该进行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另外,公车拍卖后,还购不购买,如果要购买如何给指标,如何审批,这些都是公车改革的一部分。如果这边在清理,那边依然在采购,那么整个公车拍卖不过成了以旧换新的游戏。 公车改革还在路上,拍卖不是公车改革的成功,恰恰是公车改革的起步。拍卖后怎么筑牢篱笆,才是民众期望看到的结果。 (作者:龙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