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圈》专访田金双:中国为何拥有“雷剧”生存的土壤?
时间:2012-04-17 20:11来源: 作者:《影视圈》 点击:
次
在电视剧仿佛已经步入越雷越有收视率的怪圈中,原本那让观众久久难忘,甚至影响了一代人的优秀电视剧哪儿去了?雷剧从何而来,现在的电视剧对观众意味着什么?《影视圈》杂志专访著名娱乐策划人、娱乐私塾创始人、明星书院院长田金双,他以资深娱乐人和雷剧
在电视剧仿佛已经步入越雷越有收视率的怪圈中,原本那让观众久久难忘,甚至影响了一代人的优秀电视剧哪儿去了?雷剧从何而来,现在的电视剧对观众意味着什么?《影视圈》杂志专访著名娱乐策划人、娱乐私塾创始人、明星书院院长田金双,他以资深娱乐人和“雷剧”炒作者的双重身份畅谈了“雷剧”产生的根源及现状。
雷剧源于“山寨文化”
《影视圈》:不知从何时起,那些漏洞百出、哗众取宠的电视剧开台被称为“雷剧”?在你的印象中,“雷剧”从何而来?
田金双:“雷剧”概念一直就有,它来源于山寨文化,是外在的特立独行与哗众取宠,而“雷剧”则是雷文化的影视延伸。当年,电影《无极》引发来的一段视频即《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促成山寨文化的上演,以短平快和博眼球的方式受到大众关注,使收视率猛增,从最初的量贩式文化演变成商业本能,成为行之有效的商业企图和营销策略。
《影视圈》:那么导致“雷剧”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田金双:产生的根源有以下几点,首先是我们的影视耐不住寂寞,制作的都是短期内的商业消费品,却鲜有创新和创意的精品出现。第二不得不说这与公众的审美情趣有很大关系。制作者们借鉴西方影视模式,进行本土制造,导致影视产业质量整体降低。第三则是过度商业化,包括电视台、演员、出品方都变成了娱乐商人。艺人演雷剧得的是名,制作方、电视台播出、制作雷剧得的是利。
《影视圈》:湖南卫视岂不成了制作“雷剧”的温床?
田金双:湖南卫视的一些作品是通过短期内眼球掠夺,极短时间地获得最大的商业利益回馈,这样的影视剧的确没有营养,它们不是艺术,是快餐文化与平民式的精神调侃,是商品。“雷剧”的温床不止湖南卫视,诸多卫视其实都是,只不过湖南卫视成为了标杆,大家都在向它看齐,包括它的类型和营销方式。湖南卫视最大的优势是拥有血身最强势的传播平台,除央视之外,它已占据半壁江山。
《影视圈》:“雷剧”为何得以在湖南卫视播一部火一部?
田金双:湖南卫视的观众大部分是22岁以下85后、90后年轻的收视群体。为了迎合他们的口味,所以电视台制造出一系列雷剧。近期尤其以或翻拍或穿越的古代剧为主。实际上剧中的文化却是现代的、流行的、雷人的,穿越剧只不过是一种变种而已,是成人童话,所以年轻人喜欢。
芒果台播剧有个特点,可以用“青涩”来形容,不仅是指它的受众群年龄偏低;其次,其所播作品不是特别成熟,艺术含金量不高;所以称之为影视作品的青涩文化。此外,国在国内制作方其实很被动,如果电视台不买账就完全赔了,湖南卫视的“雷剧”如此有市场,所以也导致跟风严重。可是收视率高并不代表剧好,它与口碑与美誉度没有任何关系。
骂也是一种营销
《影视圈》:越雷的剧越有收视,症结究竟在哪儿?
田金双:在当下背景下,观众边看边骂已成为一种乐趣,影视投资方会更迅速拍这种戏,原因在于骂也是一种营销,一种关注。可以具体称为争议式、挑错式营销,这种口水与恶战,反而会促进收视率。这是一种促销的策略。
我公司也做过几部“雷剧“的宣传,像《深宫谍影》、《后宫》等。宣传《后宫》时,我们打出的口号就是“后宫比宫更步步惊心”,果然引起关注,这就是捆绑营销,吸引的是眼球效应,没有含金量。我做娱乐营销多年,实际上娱乐营销就是一场心理暗战,我称之为“富有情调地进行娱乐调情”,包括雷剧、翻拍、穿越剧都是这样富有情调地“调情”。简单地讲就像恋爱一样,首先是吸引、然后是哄,最后是卖掉。观众最后都变成含恨被动的“杜十娘”。当然这样做戏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会造成一代人的精神伤残。
《影视圈》难道观众真的喜欢看这种“没营养”的精神快餐吗?
田金双:只能说不要过高估计观众的审美情趣,但也不能轻易把观众当傻子,应了那句俗话“疯子在演,傻子在看”。如果做成艺术含金量过高的作品,会让人感觉无法承受,太累了。而这种娱乐快餐哪怕看完就忘,但却可以获得瞬间的快乐,是一种愚民文化。
而做雷剧的营销时,第一步要做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借助粉丝营销学,粉丝是最忠实、最稳固的受众群。所以不仅要带动粉丝增加收视率,还要利用论坛或微博,制作话题与争议,进行精神簇拥。最终造成高收视为目的。
《影视圈》:这么说在“雷剧”的营销上,粉丝是最重要的一环?
田金双:是的。湖南卫视在这方面的战略意图是很有智慧的。他们既试图在广电总局面的政策中寻找突破口,又尊重了年轻群体的喜好,把两种矛盾的东西调和起来。在第二届超女之后,湖南卫视发现了粉丝力量的强悍,所以从此后开始有目的地向粉丝商业行为靠拢。
《影视圈》:如何才能让“雷剧”不再如此泛滥呢?
田金双:现在有些媒体去声讨它,去挑错,恰恰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吸引更多人去观看它,反而变相帮助了它。想“雷剧”不再泛滥只有两种方式,首先需要市场自身调节,当跟随风过快时自然会呈现负效应,公众审美疲劳,就会抛弃它,电视剧才可能以全新的方式亮相。目前这种现象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其次,是相关部门整体宏观调控,以及业内集体联合式的声明。对此现象提出质疑,经过整改才会改观。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