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四十九日·祭》剧评:用热血与勇气砸开地狱之门

时间:2014-12-08 11:03来源: 作者:云飞扬2046 点击:
《四十九日·祭》一开始即展现了南京沦陷前的末日众生相,战争已经破坏了这个城市的外观,也搅动了城里的人心。钱钟书说围城是城外人想冲进来,城里人想要逃。对于沦陷前的南京来说除了无法无力离开的人,每个普通市民都想赶紧撤离,喧嚣与混乱是这一刻的主题

这是一段让每个国人都不愿意触及的历史,因为它是心中永远的痛。在经历了七十年的岁月剥蚀之后,原有的印记都已淡去,但历史却在远处提醒着当下的人们,在东边邻居还在不断涂改历史的时候我们更不应该忘记。1937年的南京是人间地狱,很多年后侵略者以战争借口来否认历史的时候,他们或许没有弄明白,大屠杀不只是战争,而是一个民族人性的丧失,当他们在千方百计掩饰历史的时候,只能说明这个民族还没有回到正常人性的范围。由光线传媒和湖南卫视联合出品,张黎执导,张嘉译、小宋佳、胡歌、黄志忠、张歆怡等人联合主演的《四十九日·祭》,严歌苓改编紫其本人所著的长篇历史传奇小说《金陵十三钗》,也可以说是电影《金陵十三钗》的姊妹篇。然而,相对电影的有限表现时间,电视剧则更能全程式地展示日军的这一暴行以及当时中国军民的英勇反抗。

《四十九日·祭》一开始即展现了南京沦陷前的末日众生相,战争已经破坏了这个城市的外观,也搅动了城里的人心。钱钟书说围城是城外人想冲进来,城里人想要逃。对于沦陷前的南京来说除了无法无力离开的人,每个普通市民都想赶紧撤离,喧嚣与混乱是这一刻的主题。与叶兆言的《1937年的爱情》相比,本故事里的人更是被动的留在了南京。叶兆言笔下的风流才子丁问渔,死于城破之时,而他的爱人雨媛则已经逃离。然而严歌苓笔下的败军和草民,需要直面日军入城后的侵凌,而战争的失败固然有各种因素在发生作用,但上层的争夺导致的人心涣散却是致命的一击,以孟繁明(黄志忠)为代表的上层人士在光鲜的外表下准备逃跑的打算加剧了这种混乱。事实上,当时包括卫戍司令唐生智在内的上层官员都没有死守甚至合理有序撤退的打算。与此同时,国民党内部中央军与地方军的不同待遇也削弱了战斗力,尽管戴涛(胡歌)所遇到的粤军溃兵充满了血性,但单薄的装备却让人不忍直视。那时的中国,杂乱不堪,本剧很准确的反应那个时代的中国社会和国人的复调态度。

南京的沦陷已无可避免,能逃的人也都逃尽,但留下来的人却还得面对残酷的现实。圣马德伦教堂是那场浩劫的缩影,尽管名义上作为美国的财产而受美国政府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也暂时阻挡了日本人的步伐,但最后却发现外国力量也保护不了逃难的人们,能救他们的只有他们自己。法比(张嘉译)或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作为普通市民,他虽然供职于教堂,却一身小市民气息,善良的同时也染上各种游手好闲的毛病。然而战争改变了他的生命轨迹,在49个地狱时间里,不得不想尽办法保护教堂里的避难者。同样的还有孟繁明,尽管沦陷前充满了官僚气息,但在血与火中却升华了自己的灵魂。无论是一身正气的还是在火与血中经历心灵激荡的,在残缺历史的现场里,他们本能的选择了光荣的抵抗,死亡远非意味着结束,而更是永恒的生存。

在死亡面前生命没有尊卑,只有尊严。尽管墨玉(小宋佳)只是一个妓女,却承担起了最严肃的生命主题。戴涛作为留下的军人,则始终履行了他的军人职责,尽管从沦陷时他就已经不再是战斗人员,但却仍然是纯粹的军人。屠杀并没有吓住坚韧的国民,反而在白色恐怖中锤炼出勇敢的灵魂。本剧与电影《南京!南京!》、《金陵十三钗》等构成了弃都南京的悲怆史墙,每一个被侮辱和压迫的同胞,都在历史之镜里存在过,导演和小说家一次又一次呼喊过去的痛史,绝对是希望中国人不要在温柔乡里忘却里那并不久远的历史。《四十九日祭》用热血和勇气砸开了地狱的大门,让后人看到那一段血腥历史中的坚强身影,也让我们牢记这曾经的艰难岁月。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尼采内心的八度定律:发现自我

作者:郑小兰

尼采的内心强大到疯狂,人们都说他疯了,其实他是具备超常规的思维模式,尼采依靠自己内心的八度定律,这是从哲学角度…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