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作家主要由新生代作家组成,与传统作家相比,他们的作品缺少深邃的社会意义、人生感悟和深层的文化积淀,缺少责任感与理性思考
吴学安
被冠以网络写手称号的李晓敏和顾坚日前接受新浪网友的微访谈。李晓敏的作品《遍地狼烟》和顾坚的作品《青果》均代表网络文学参选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成功跻身81部入围作品,又同时遗憾止步。对于网络文学与茅奖的距离,他们认为,这其实是新老两代作家的距离。李晓敏说,年轻作家还需历练笔墨,要能用“大手笔”来描写“大时代”,“只有达到这些条件,炒快餐的才可以做满汉全席。”当然,网络文学的门槛极低,良莠不齐在所难免,所以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也需要老一辈作家的宽容和鼓励。(新华日报2011年9月15日)
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网络时代这样,依靠传播的穿透力影响到人的阅读与思考,直至这种阅读与思考的快捷反馈,同时扩展写作与阅读选择的边际最大化。但文学终归都是文学,如果依据纸质印刷品传播与网络载体的传播,强行将其划分为两大文学阵营并不足取。网络可以是真理的讲台,也可以是谬误的绞索,一切都在网络平台上无以遁形。若说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存在分野,那就是在网络时代,谬误存活的周期大大缩短,直至达到见光死的程度。所以,在网络时代,文学写作与思维被制约及单一化的情况被不可挽留地终结。
文学作品应该跟时间“拔河”,如果没有生命力,最后都会被时间埋葬。虽说经过10多年的发展,但能给人印象深刻的网络文学作品却寥寥无几,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现在之所以有人对目前的网络文学感到失望,是因为网络作家过分夸大网络的传播功能,而缺少对作品深层次的品质追求。也就是说,无深度、平面化,追求阅读快感和阅读刺激是网络文学最主要的审美缺陷。
总体上看,网络作家主要由新生代作家组成,与传统作家相比,他们的作品缺乏关注人类命运的意识,在艺术上和思想深度上还远未成熟,缺少深邃的社会意义、人生感悟和深层的文化积淀,缺少责任感与理性思考。因此,网络文学目前还难以满足更多读者深层次的审美需求。
早在2009年5月,在江苏无锡举行的中国网络文学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就指出,网络是柄双刃剑,网络在给文学带来自由、宽容、创新、颠覆的同时,也带来了懒于思考、不思进取、鱼龙混杂、文字垃圾。在商业利益的诱惑下,网络写作“兑水现象”严重。网络文学的“审美疲劳”,既是形式上的,也是内容上的。越来越多雷同的作品出现在网络上,越来越多的读者发现自己没有机会在网站上将一部还算不错的作品看到结局,写手们将网络当成一个寻找出版商的平台,而不是发布作品引起读者关注的地方。
网络文学创作以其开放、快捷、多元、互动的特点,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互联网时代,文学加速了大众化、市场化进程,而且迅速呈现出平民化写作乃至全民写作的繁荣景象。而无论过去时代,还是现在网络时代,作家的第一职责都是三个字,讲真话。如果作家能够做到讲真话,老百姓才会有心情关注一下你讲真话的水平如何。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的写作方式,有赖于参与者的文化水准的提高,但随意涂鸦、过度损耗以及导致的普遍倦怠则是这种新兴写作方式的“误区”,而这与网络文学追求情绪化、随意化、即兴化的创作方式有关。
文学必然呈多元化发展的方向。可以预见,最终网络写作和传统写作的篱笆界限必将打破。因此,以传统的纸质为载体的文学与以网络为载体的文学两者之间并不是相互排斥的,两者之间互惠互利的二元格局将长期存在。文学期刊可以开辟发表网络原创文学专栏,使文学期刊更具新的活力,而一些知名作家也可以加盟到网络文学的创作中来,两者取长补短、相得益彰,这对抛却网络文学的“审美疲劳”,提高文学创作的整体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