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能:诗酒趁年华 与杨玉能相识久矣。二十余年过去,不能说是不熟。 他是六零后生人。自幼习书作画,一路赤诚至今,一颗文艺心从未变改。说玉能有赤子之心,亦无不可。“诗酒趁年华”,他常挂在口边说的。 顾城有句诗,写的极妙。“他们都到生活里去了,生活里人口众多。”许多让人难以割舍的,生活与诗意。俗世凡尘,我们将如何选择,又将如何度过这一生呢。荷尔德林给出他的答案——诗意的栖居。一个作者最伟大的作品应当是他自己,他书写自己的人生。 杨玉能并不拒绝生活,相反,他对生活同样赤诚相待。生活在他笔下,是担当,是体验,是诗意。 杨玉能年轻时候写诗,这习惯一直伴随着他,并可能会持之一生。落日霞光与虫声蝉鸣,男人女人,长街与高楼,皆能入笔化作纸上诗句了。 “夏日匆匆,昏暗多云。梦幻总是在时光中,恍惚间,一任岁月蹉跎,青春有悔。波光凝烟,山水无痕,苍穹惟妙惟肖,是谁把临风雨,风华正茂,煮酒人生,坎坷尘世,当奋起,平川一马,走向辉煌。”(杨玉能散文诗)近句。 杨玉能亲近自然,与自然为伍。他的鹰画题诗:“远眺人生如梦,近思事业平平,苦于时光荏苒,莫让沈醉春风。”抒发自己的心声,以诗言志,泼墨抒情。正是:“千姿百态画雄鹰,肝胆想照绘心情,江水含秋点素岭,万里晴空展倩影。” 除却一颗诗意的心,他对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也始终孜孜以求。转眼,他从艺于已有许多年。 书画讲究笔墨技巧。杨玉能深知中国传统的国画和书法,在于笔墨情趣。他一直在追求这种笔法线条的美,能够与墨味互相浸染,相得益彰,在宣纸上逶迤。 有人说过:不管做什么事业,都会有两种结果,一种是笑话,一种是神话。如果你半途而废,就只能成为笑话;但是如果你坚持并取得成功,你就变成人们眼中的神话。杨玉能在绘画和书法上孜孜以求的时候,也曾遭遇过非议与旁人的冷眼。然而他却只顾埋头,一味坚持。他四处拜访名家,以古人为师,亲近自然并潜心钻研。他除了完成本职新闻记者的工作外,每天都坚持一到两个小时的书法或绘画,临摹大家与古人的笔意。说有废纸三千也并不为过。越来越多的书画界同仁对他刮目相看。 杨玉能一直从事诗书画艺术创作,他知道书画所能抵达的最佳状态是率性而简单,随心所欲,真情流露。清代文人袁枚曾有“性灵说”,说文章是抒发书人性灵的,书画莫不也是这样。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艺术作品便不能感染人。正是艺术家真性情,真品质,真道德的宣泄,为人善良真诚,善待一切自然,取法乎上,方称之为道法自然。 玉能性情一向飘逸潇洒,为人率真自然,这股气韵到了笔端,只化作一派风流。他喜读宋词,东坡的句常是他心头好。“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种达观豪放的气度,日久天长之间渐渐纳入心间。 一个艺术家靠作品打动别人之外,更多是他的气质与性情感染人。玉能创作之余,更积极热心投身于公益事业中去。08年的汶川地震,他组织书画院的一种艺术家们泼墨挥毫,作品拍卖所得尽数捐给灾区人民。次后,他继续奉献自己的光与热。13年,朦胧派代表诗人梁小斌眼疾需要帮助时,玉能第一时间报名参加爱心拍卖会,捐出了自己的几幅作品。15年春天,合肥增知书店朱老板不幸罹患癌症,旧书店的经营岌岌可危,杨玉能得知消息,立刻上门捐出了自己的书画并奉献一片爱心。凡此种种,诸如此类,并不可一一枚举了,因为实在是数不胜数。 杨玉能用自己的一腔赤诚,献身艺术,同时又以艺术为火焰,雪中送炭,布施他人。 佛家里有说勤持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对比玉能,他一直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叫人为之钦佩。除却书法上的造诣与成就,杨玉能始终孜孜不倦,未曾放逸,不断精进,他对中国画仍有追求。当前,他以人物画与老鹰画为根基,日日勤加练习,并无有惫懒之意。 他习惯每天清晨早起,埋头画桌旁开始一天的创作。或涂或抹,挥洒自如,将自己的习作拍照记录是他最乐于做的事,在一天天的创作中,记录觉察自己的进步。 玉能现在仍年轻,我不知道他以后的艺术创作能达到怎样的高度。但相信,凭借他的天资聪慧与勤奋,他未来在艺术道路上应当会有所斩获。祝福这样一个在诗书画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年轻人,我称他为一个艺术家。 凤凰网艺术专栏记者 霆之 文;编辑:张行方 附:杨玉能书法艺术作品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