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图说中国通史》,他总在那条山道上等我

时间:2010-11-06 01:35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申宏磊 点击: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高悬在夜空,离它越远就越能看清其轮廓。 读郭伯南先生的《图说中国通史》,你会感觉历史正抖落着风尘朝我们走来,皓月的清辉照亮着今天脚下的路。 这套《图说中国通史》出版之前,我有幸读到先生的原稿,厚厚的一摞,近六十万字,令人不忍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高悬在夜空,离它越远就越能看清其轮廓。”
  
  读郭伯南先生的《图说中国通史》,你会感觉历史正抖落着风尘朝我们走来,皓月的清辉照亮着今天脚下的路。
  
  这套《图说中国通史》出版之前,我有幸读到先生的原稿,厚厚的一摞,近六十万字,令人不忍释卷。他能把遥远的历史变得触手可摸,能把沉睡的文物写得活灵活现,并能以明快的节奏让读者随他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徜徉……。
  
  过去我们听惯了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或这还有人质疑,有汉字记载的历史才三千年,何来文明五千年?著者告诉我们,人类文明史,是人类进行的推动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历史记录,而将“青铜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起源,是西方人认知的“标准”。最新考古发现佐证,中国湖南、江西、浙江一些古文化遗址中出现了距今10000年前的人工栽培水稻、陶器和居住遗址。农耕文明才应是人类从野蛮时代跨入文明时代的分水岭。
  
  看到这里,就好像突然有人提醒我们:中国的领土,不但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还有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海洋,令人为之一振,犹如醍醐灌顶。作者还说,如果说“工业文明”算是文明,那“农耕文明”为什么就不算是文明呢?是啊,上万年前,亚非的农耕文明就开始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怎么可以把如此重要的文明标志堙没呢!
  
  以此为开端,著者将中华文明万年史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比如,他用洗炼的语言告诉我们,“夏、商、周三代王朝的国号都缘于其发祥地的地名。”他还写道,“鼎”,在古代是权利的象征,“九鼎”是王权的象征。古代称开国为“定鼎”,亡国叫“鼎迁”,对政权怀有野心称为“问鼎”,王权更替叫“鼎新”。百十来字却能让人获得如此多的知识。再如,他仅用百多字,竟说明了周王朝八百年历史的更迭、兴亡与分期;“西周”与“东周”的名称是因都城的方位一个西一个东;“春秋”与“战国”五百年历史的主流与特征,以及为后人称道的周王朝礼乐文化的意义。他一路道来,惜墨如金,却年代凿凿,脉络清晰。读学者南怀瑾先生的《论历史与人生》一书时,我常自感慨,怎么会在那么短短的一行字里,说清楚那么复杂的事物?而在读过郭伯南先生的这套书时,就有了相似的感受。
  
  阅读书稿的那个夏天,我在街头的一个复印店里,将几百页的文稿,全部复印了一遍。我常隔着这一行行的铅字,隔着这岁月的长河,与中国历史上各代的人和事物交流。
  
  当时,中国外文局一家出版社在香港出版之前就商定出这套史著,一位编辑与我交流时用了一个词“震撼”。事实也是如此。因作者独辟蹊径的著史方法,这套书甫问世,就受到市场欢迎,前四版先后由日文、中文简体、繁体出版,十多年来,香港版五次印刷,台湾版十一次印刷,早已成为东方和西方教授中国史的一本重要参考书,某些大学以之为《中国文化史》课的教材,或列入学生必读书目。可见这是一套书被国际图书市场认可,深受读者喜爱的读物。
  
  近几年,中国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影视剧一部接一部上演,每当此时,我总有一种想在史书中核实的欲望,总想能找到一部比野史可信,比正史易懂的历史读物。这套书正是如此。先生并不是史学科班出身的学者,他当年也曾为此困惑,与我们一样有着解读历史的深深渴望。于是他就下功夫把自己感到的困惑,一一查明查实,梳理得明明白白,再以准确而生动的语言像说故事一样讲给读者。也正是由于这样,他的书才写得如此出神入化,才与读者有着深切的共鸣。我想在国内史学界称得上是“独树一帜”了。
  
  我认识先生是在二十多年前,那时我们都在《人民中国》(日文版)杂志社工作,他正在撰写《中国の历史》、《中华文化史入门》等连载,我作图片编辑,为文章配插图。读他的稿子,时而令人陶醉,时而令人惊奇。他告诉你,八千年前的“七孔骨笛”竟能奏出忧伤的《小白菜》曲调;五千年前陶罐上的小女孩竟然与现代木刻“蒲公英”的小女孩是民族姐妹。陶罐上努嘴吹蒲公英的小女孩,在他的笔下竟显得那样精灵可爱!
  
  后来我也开始写作了,新闻报道、人物传记,直至出版图书。在所有的历程中,他老都以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渊博的学识给了我辈以滋养与启迪。记得他帮我攀上的第一座山,是我在十七年前写下的三万多字的人物传记——《他们生命中共唱着一首歌——画坛伉俪王迎春、杨力舟夫妇》。我几乎是写一章就请他点评一回,直到完稿。
  
  多年后,我突然发现先生在当年返给我的这篇传记扉页上写下了一段话:“也许过了许多年后,你会惊讶自己怎么会以如此的激情达到这样的高度,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历程。写下此话,以备稽考。”看到他留言的那个晚上,立即给他拨通了越洋电话,我告诉远在大洋彼岸的他,我感谢他当初帮我攀上一座座山,更感谢他作为一名老记者,对年轻人的扶持和信任。在我们的写作还稚嫩,正在行程上追赶的时候,他却早在桥头堡的那一端等着我们。
  
  早些时候,我一直以为作为老编辑,能把年轻人扶上马再送上一程已经十分可贵了,剩下的事情就该自己向高峰攀登了。但其实在知识领域中,正应了一句古话:“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荫。”当我努力了很久,很久,一抬头,他却在那条遥远的山道上等我。
  
  他退休后,仍笔耕不辍,书一部接一部出版。四年前,精装六卷本《彩图版中华文明史》在香港出版,当时我正在渤海湾的长岛出差,风大浪急,船没法出海,在街头网吧看到这一消息,我在屏幕上给他发过去这样一行字“我正在扬起大东海的水为您干杯!”我为他的生命喝彩。
  
  他与夫人旅居加拿大,但他仍时刻关注着他曾经付出心血的事业,无数跨越寰宇的邮件传来飞去,真正的“两个半球的通信”。我珍藏着他从多伦多寄来的枫叶,我喜欢他和小孙女与海鸟为伴、奔跑在沙滩上的照片,为他们的快乐而欣然。
  
  一个人的生命到底有多长?应该看他如何演绎生命。
  
  三十多年来,他为对外传播中华文化,写了一个又一个长篇连载,耗虚了心血,退休后身体一直不适。但是他的情感,他的思考和关注,一直没有离开过他所从事的文化传播事业。
  
  2002年,我出任中国外文局《对外大传播》杂志主编。这是一本研讨外宣理论和业务的刊物。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是,要做河边的垂柳,向有水的方向伸展自己的根,这水就应该是对外传播事业。我们这些长期做社会新闻报道的记者,到哪里去寻找那些跌宕在外宣历史长河中的故事?每天在电话里与一些前辈交流,这之中,先生给了我很多帮助。
  
  我主编杂志的第一期,在采访央视一位著名主持人时,他对日本一些人对在中国犯下的罪行死不认罪极为愤慨。作为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谁不和他一样,我也与之共鸣。我的文章刊发后,先生马上打电话告诉我,作为媒体人一定要正确看待中日关系。他说,从全球战略看,中日两国,合则两利,败则两伤,哪怕有任何波折,中日友好相处总是符合两国共同利益的,是潮流,也是方向。我们不能因日本有些人反华、滋事,就不顾全要与日本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大局。他还说,那些青史留名的人物,一定是为推动民族团结、人类进步做出了贡献的。
  
  正是由于他的敏锐与直言,使我们开始关注来自中日民间的“暖流”。在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的日子,我们一次次走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借助专家的慧眼,努力引导怀有激愤情绪的国民,走出中日历史那段令人痛惜的百年悲情。一组组有关中日关系的选题发表后,获得社会良好评价,也更体会出理性思考的价值。
  
  就在前不久,先生得知我们在做“跨文化传播”论坛的系列报道,七十多岁高龄的他彻夜思考,夜以继日地工作了八个小时,第二天给编辑部发来邮件。他说:“跨文化传播,这个理念的内涵太丰富了,要了解它,就要研究上万年来横跨几万里的世界人类文化发展与交流的历史,总结其经验与教训,探索其内在的规律。”
  
  他的《跨文化传播漫谈》很快在《对外大传播》发表。针对中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问题,他说:我们说的这个“跨文化传播”新理念,它不是逻辑地推断,而是鉴于历史经验的展望。它表达着中国人的,也是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和平发展的愿望,代表着未来世界的大方向。”他说:“黄河九十九道弯,毕竟东流去!
  
  当得知中国人的老朋友爱泼斯坦辞世的消息,他从大洋彼岸给我们发来邮件,满含深情地写道:
  
  “一个外国人,在中国最困难时支持了中国;中国解放了,又把中国作为祖国,入籍中国;可在动乱岁月,竟被关入大牢,一蹲就是五年。当出狱之后,非但没有离中国而去,也没怨言秽语,反而更加热爱这个国家,为这个国家的国际形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怎样的精神境界、宽阔的胸襟啊!”
  
  他还说,“世界著名新闻人爱老的旗帜上写着同‘人’字一样高大的两个大字‘进步’。这是他向我们告别前留给新闻人的一笔‘革命遗产’与‘精神财富’!他建议我们,以《中国新闻人的一面旗帜》为题,在刊物上做一组专题。
  
  我之所以写下这些看似与此书无关的话,那是因为我认为,他的笔下功夫是与他内心世界是真诚交融的,他的书品中饱含着他的人品,常常能使人感受到渗透在其中的人文底蕴。同时也高兴,他老在耄耋之年,依然过着这种生机勃勃而又成果丰饶的日子。凡是江河淌过的地方一定会有珠光闪烁。他就让自己的一部部作品成为熠熠闪亮的珍珠,沉淀在文化的长河中。《图说中国通史》就是其中的一颗。
  
  随着历史渐行渐远,人们仍会逐渐拓展理解历史的文化限度。但今天,我们衷心地感谢出版者,由于他们的努力,让行走在岁月长河边的我们,愿意停下来,聆听历史的回音,打捞前人的智慧,更理解今天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白手打天下100招:财富的技巧和招法

作者:刘德荣 

有人对世界上的那些富豪们做过一项研究,发现在这些富豪之中,只有一小部分是继承遗产成为富人的,而95%以上都是通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