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有人说,文学死了。因为,物欲醒了。人们争相攫取,不甘落后——拉开了物质狂欢的大幕,消费、娱乐登场。笙管弦歌,灯红酒绿,纸醉金迷,遍地物质快感——于是,肉身盈满,精神退场。文学岂有不死之理?然而,邱华栋却逆流而上,独守黄灯孤盏,潜入66位世界最伟大的作家的心灵内部,探寻心比天大的道理。写下了这部70余万的《静夜高颂》。
邱华栋选取了现当代世界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作家,从他们的生命来路、文本样式、文学成就到与时代的关系、对人类心灵的影响,从个例入手,以自信典雅的文字,且叙且论,单音递进,终成和弦——成就了一部以“文学不死”为主调,向伟大的文学致敬的华美而恢宏的交响乐章。《静夜高颂》的意义就在于,在物质大潮浩浩荡荡,文学急剧边缘化的时势之下,他以唐吉诃德式的义无反顾,冲入遮天蔽日的物化迷阵,对物质至上主义做了一次悲壮的反拨,并以盛大阅读的隆重仪式,对文学崇高历史做了一次庄严的凭吊。
《静夜高颂——对66个伟大作家的心灵访问》分成欧洲卷、美洲大洋洲卷、亚洲非洲卷三册,邱华栋以对同行的极大热情和尊敬,评判和描述了20世纪活跃的66个小说家(其中有不少同时还是诗人和剧作家)的文学成就。在他的耐心梳理中,在我们的眼前,20世纪的小说和小说家形成了一幅在空间和时间上连续的图像,时间上是从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左右开始,一直到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里,前后跨度大概100年。从空间上看,这三册书则形成了从欧洲到北美洲,又从北美洲到南美洲,然后又从南美洲到非洲和亚洲的“小说的大陆漂移”——邱华栋就这样借助地理学上的“大陆漂移假说”理论,给我们描画了他理解的20世纪世界小说的全景观。
在欧洲卷中,大部分作家已经去世,从詹姆斯-乔伊斯、普鲁斯特和卡夫卡作为一个开端,然后是对欧洲各种语言的小说大家的评述,最后包括了米兰-昆德拉、埃科、君特-格拉斯这三个活着的作家。美洲大洋州卷则由福克纳和海明威作为起点,帕特里克-怀特、托马斯-品钦和加西亚-马尔克斯和胡-巴尔加斯-略萨为止。第三卷则是亚洲非洲卷,索因卡、阿契比、拉什迪、大江健三郎、奈保尔、哈金、莫言这些作家,创造出一种亚洲和非洲的、更加民族化的和无国界特征的新文学,形成了最近30年新的文学潮流。
正如邱华栋在全书的序言中所说的那样,“就是这些作家,构成了20世纪人类小说发展的巨大的山峰的山脊线,构成了20世纪人类小说发展和创新的连续性的、波澜壮阔的画面。”他选取的每一位作家都是地标式人物,都是一座文学高峰,因而峰峰并峙,连绵不断,乃巍巍乎文化昆仑。于是,《静夜高颂》的存在,就不仅具有一般的阅读学的上意义,它是一部建立在个人阅读经验上的20世纪的世界文学史。从文学对精神和思想的承载上看,它又是一部20世纪人类的精神史、思想史。
这66个作家,他们不断创新,顽强地改变着小说的形式和面貌,形成了一股互相有联系的创新浪潮。比如,卡夫卡对福克纳和加西亚-马尔克斯产生了影响,而福克纳和加西亚-马尔克斯又对大江健三郎和莫言产生了影响。而且,杰出作家之间的关系是继承、借鉴和发扬的关系,后辈的杰出作家往往可以在前辈作家的激发之下爆发出创造力,继续引领文学潮流向前进,并形成了新的文学的历史。
在作家与时代关系的把握上,邱华栋秉持了高度的理性,保持了严谨的学术风范;在作家的写作状态和精神谱系的勾勒上,却有诗一般的蕴涵与写意,自始至终洋溢着一股冲击人心的激情与豪迈;在对大师作品的品析上,又呈现出小说家独具的耐心与细致,披繁沥简,从容道来,最终的效果,读者即便没有读到原著,作品的风貌也尽收眼底。如果说,对伟大作家的阅读,是一次起伏跌宕、风景独好的文化之旅,那么,《静夜高颂》就是一本让读者以有限的时间成本完成终极探险的导游手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