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科幻不是一件能说得出口的事 偶尔走进书店,到处都是读懂股市、马云××、风水、厚黑、包治百病之类的书,然后就是各种工具类图书,什么《N天让你会说英语》《怎样让孩子考100分》《C#语言决定未来》之类,等等。别看中国每年出几十万本新书,总结起来就是两本,一本是《成功学》,一本是《励志学》。偶尔看到几本科幻作品,藏头露尾地散落在奇幻和穿越里,显得势单力薄。 很长一段时间,写科幻文学不是一件说得出口的事。当有人问你出的是什么书时,你会略带羞涩低头看着大脚趾,然后用31分贝的声音说是科幻作品,同时以0.1秒的速度抬起头,脸红脖子粗地解释我这不是写皮皮鲁之类作品,我这是有科学依据的,我没有骗小孩子。对方会很体贴地说:我知道,这是儿童文学嘛!我会给孩子买一本的。当然,最后人家选择的会是《仙境迷踪》《巴啦啦小魔仙》之类,价格是你科幻作品的3倍。 “科幻中世纪”在中国持续的时间很长,甚至延伸到了现在,也许更远……在最近两代人的成长过程中,来自于各个类型的文学作品我们历历在目:汪国真的诗歌俘获了许多矫情的泪 水,金、梁、古的武侠占据着男生的梦想空间,而女孩在琼瑶奶奶的怂恿下一直寻找着自己的白马王子,叛逆的一代则被王小波教化成“沉默的大多数”,被王朔蛊惑的一批年轻人则成了插科打诨的人间看客,另有一些文学爱好者又被余秋雨骗上了“文化苦旅”这条路,“80后”一代则被韩寒和郭敬明瓜分,还有更多的散兵游勇被穿越与奇幻作品教育成“种马”或者“花痴”…… 在这一波又一波的文学作品里,很少看到科幻文学的影子。可以说,科幻不要说进入主流阅读空间,就是在类型文学里面也一直非常弱势。 三维双眼寻找四维视界 但在现实和商业的时代,总有一部分人在仰望星空。 对于这些科幻作者来说,“未来+”是一个具有天然吸引力的磁场。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只有将自己的思维投影到星空世界,才能获取量子在跃迁过程中所释放的快感。在这些人的世界里,真实的宇宙比任何文学勾勒的空间都要完美。因为这是一个逻辑自洽的理性闭环,虽然神奇瑰丽但一切都可以用数学来解释。兴奋的时候,他们甚至可以在原子的世界和比特的世界自由穿梭,用三维双眼寻找四维视界。 如果认为人类对未来的想象是一片缥缈不可揣度的广袤夜空,那么这些人,就是夜空最闪亮的星星。 在这里,必须提一下《科幻世界》的“银河奖”。在过去的20多年间,“银河奖”向社会推出1300多篇优秀中短篇科幻小说,先后有120位作者登上领奖台。在这些人中间,既诞生了刘慈欣、王晋康、何夕、韩松、星河、柳文扬、吴岩这样的科幻先行者,也涌现了江波、索何夫、燕垒生、钱莉芳、长铗、阿缺、陈虹羽、夏笳、刘维佳、拉拉、张冉、罗隆翔等无数新生代作者。“银河奖”是中国科幻爱好者最后的“锡安”,在这里坚守阵地的是那些“一直在理性想象”的圣徒,而这套作品,就是从这“银河”里拾取的最美丽的珠贝。 拉长视线纵观整个“银河系”,可以说是群星璀璨。刘慈欣当然是其中特别闪亮的一颗,但远远不能掩盖其他星光的灿烂。如果说现在人们开始关注科幻的话,那中国式的科幻大片, 这才刚刚揭开序幕。 王晋康的作品,在哲学思辨力上独树一帜。他“防火防盗防科学”的思想在《替天行道》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对社会的反思更加贴近现实。你能感觉到他所描述的场景就在你身边而非未来,你没看过他的作品也许哪天就会被科学给干掉。 何夕的科幻则具有诗性风格,干净而美好,忧郁且悲伤。《人生不相见》和《亿万年后的来客》这样的作品给读者人文和科学上的双重体验,甚至弄哭了很多粗线条的理工男。 韩松的作品里一直隐藏着一种难以描述的瑰丽和诡异,恍惚之间你不知道科幻的世界是真实的,还是现实世界是科幻的,听说这是吸毒的深度反应。 江波的作品充满硬科幻独有的艺术魅力。这位清华大学微电子专业毕业的研究生,从事的是硅系半导体研发,但一直在担心碳基生命的前途。 燕垒生则是一位从容跨越奇幻和科幻两大领域的“双栖怪兽”…… 夏笳呢,则像一只从未来穿越回来的黑色蝙蝠…… 长铗则是科幻界不可忽视的异类…… 阿缺这个“90后”的作品则昭示了任何时代的思考者都不会断代…… 一直说中国科幻是一个小众圈子,这也许是我们没有走近他们的缘故。就像那遥远的星辰,距离让我们觉得它渺小、暗淡,但一旦接近,却发现它是那么的夺目与璀璨。 夜空里甘愿被点燃的火柴 科幻无须正名,它天生就是文学类型作品里的王者。好的科幻必然是深邃而理性的,天然带着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高冷”。如果你想成为一位真正科幻的读者,它需要你自己去用心去感受粒子流的风暴,用手去触摸一直真实地隐藏在虚拟世界的0和1。 对于一些真正的科幻爱好者来说,近年来奇奇怪怪的披着科幻外衣的作品让人跳脚,如《长江七号》这样的文艺卖萌片成了科幻经典,一个游戏公司加一个网络写手敢开拍《三体》,《来自星星的你》竟然成了进口的优秀科幻电视剧。这一切让人心生绝望,难道我们果然是一个不愿意面对真相的族群吗?真希望这些“科幻银河奖”获奖作品能给那些人开开脑洞。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并不欠科幻什么。是的,谁都不欠科幻什么,但一个相信传闻“水变油”的族群,一个连鱼都被传成转基因的族群,一个认为数学只要学到买菜会算账就够的族群,是不是特别需要科幻来恶补一下? 理性和科学,是多么珍贵的财富! 不管有多少人告诫我们要“面对现实”,但总需要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是夜空里甘愿被点燃的火柴,为渴望真知的人类带来些许温暖。 —科幻作家、评论人、《南方都市报》 :罗金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