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阳读《新青瓷之窑变》:生活何处无博弈
时间:2012-06-25 19:19来源: 作者:黄晓阳 点击:
次
当然,书中还有其他很多精彩之处,如婚姻生活,如情感处理,如人性的弱点。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新青瓷”之《秘色》与《窑变》真实地反应了生活中处处有棋局或赌局的现实,夫妻关系、亲戚关系、情侣关系、同行关系、官商关系,因为互相渗透、纠缠以及因为利益
浮石兄的《新青瓷之窑变》即将付梓,嘱我写一些文字谈一谈。
按说,弄文之人,写个数千字不算大事,洋洋数十万言都能写得从容不迫,何惧一篇千字文?事实却是,我最惧的,正是短文。这就如一美女身上有瑕疵,若穿了长衣长裤,瑕疵就盖过了,若是弄个齐某小短裙之类,那就不是盖而是宣示。
说话啰嗦抓不住重点,是我的最大毛病,浮石兄的《新青瓷之秘色》出版时,我不知天高地厚,滥竽充了一回洋数,结果下笔数千言。别说读者看着会叫累,我自己都觉得累。这位老兄也不知为什么老和我过不去,新书付梓,又盯上了我,一定要我再苦役一把。上次是《浮石印象》了一回,尽管拉拉杂杂,总算糊弄过去了,这次不可能再来个《浮石印象之二》,头大之余,只有一条路,捧着书稿苦读数日。
掩卷之时,让我惊叹的是处于小说主结构的两个人物设置:张仲平和徐艺。
正是张仲平和徐艺这两个人物,构成了浮石《新青瓷》的主体矛盾冲突,也正是这处冲突,使得整部小说起伏跌宕,扣人心弦。
徐艺是张仲平的姻甥,张仲平是徐艺的姨父。徐艺是孤儿,由张仲平和唐雯夫妇养大,因此,张仲平和徐艺的有关系,接近于养父和养子的有关系。女记者曾真是徐艺的大学同学,也是徐艺多年暗恋的女人,最终,曾真却投进了张仲平的怀抱,做了情人。于是,张仲平和徐艺,又实际算是情敌。徐艺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姨父身边工作,成为姨父的得力助手,后来,徐艺自立山头,同样开起拍卖行,和姨父张仲平抢生意,他们的有关系,便又多了一层,职场对手。
除了这些表层的关系之外,其实还有更深层或者更为隐喻的关系。
张仲平和徐艺,就像镜面人,他们互为镜子的两面,有诸多相似之处。可这面镜子,显然不是普通的镜子,而是哈哈镜,两人身上,又有许多截然不同之处。
一个人的成功程度,显然与他对人情的把握程度相关。或者换一种方式说,所谓细节决定成败,而细节的把握,只在乎一个人对世事人情的精确拿捏和准确应对。成功和失败的区别,并不在于你做没做,而在于你想没想到,做没做到位。
张仲平就是这样一个时刻准备着的人,他的每一根神经,都进入了高度的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甚至不是一种临时的自我提醒,而是一种自觉,一种生活状态,因为娴熟圆滑而游刃有余。
张仲平因为胜利大厦的拍卖生意去香水河投资担保公司找颜如水,在地下停车场停车的时候,见到两辆检察院的汽车,立即联想到,香水河投资担保公司可能出事了。换了别人,大概不会这么敏感,别说不这么敏感,张仲平说明了自己的怀疑,让徐艺盯着,徐艺都将这件事干砸了。
徐艺师承张仲平,本来很有希望成为其衣钵传人,只可惜徐艺过于急功尽利,因道行尚浅、时运不济,在未能充分利用巨大的社会关系资源时,错拿了人性恶这一伤人害己之利器。
张仲平和徐艺,又互为尺子,彼此能够量出对方,自然也显示了自己。
张仲平办事,滴水不漏,极其敏锐和严谨,这得益于他的思考到位,以及对人情的精到把握。比如他和徐艺共同拍卖胜利大厦,徐艺想玩花招,通过龚大鹏找一帮人来闹事。由于考虑不周,场面一度失控,始作俑者徐艺束手无策,却又不敢认错。张仲平凭借一番逻辑推理,得出准确判断:此事系徐艺所为,而替徐艺出头的是建筑商龚大鹏。要解决此事,必须找到龚大鹏。张仲平找龚大鹏不用自己的手机,而是用徐艺办公室的电话。一个小小的细节,说明了此人考虑问题,步步缜密。
如果徐艺仅仅是办事毛糙,急功近利,办事缺乏计划和条理,那还只是成长的过错,时间能够弥补这种不足。假以时日,多加历炼,成熟之路虽然漫长,却也并非遥不可及。从这种意义上说,张仲平和徐艺,似乎也呈现出一种过去和未来的关系。
然而,徐艺身上,有张仲平诸多过去的影子,而张仲平,又绝对不可能是徐艺的未来。或者说,张仲平原本可以成为徐艺的未来,只不过,一个致命的弱点,必然地将徐艺导向了人生的歧路。
中国是一个关系社会,沟通关系是一门大学问。沟通关系的方法原则,大家都懂,做得好和不好,很可能只是毫厘之间,结局却失之千里。
同样是疏通法官侯昌平的关系,张仲平得知侯昌平的儿子侯小平喜欢书法之后,先是替他请老师,后来又拿侯小平的书法作品去拍卖,暗中找人将作品拍下来。至少表面上看去滴水不漏,天衣无缝。徐艺则不同,他拿了六千元钱,直接找到侯昌平,要买侯小平两幅作品。
同样是为了得到胜利大厦的拍卖权,徐艺想尽一切办法,要和自己的姨父抢生意。龚大鹏建议他同姨父合作,共同完成这次拍卖,以此实现双赢。徐艺也意识到,只有同姨父合作,才能达成自己的目的,在姨父答应他之后,他原本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却不懂见好就收,留有余地,而是得寸进尺,不仅要当主拍,还要一根甘蔗从头吃到尾,铤而走险、赚在张仲平看来决不该赚的钱,结果留下一个难以收拾的残局交给张仲平去收拾。
成熟是时间的积淀,圆熟是对社会人生的积极思考。任何人年轻的时候,显得粗稚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毕竟,未来还有大量的时间和机会去矫正。可怕的是没有底线和原则,是人性的贪婪并且不给自己留退路。
失去原则的贪婪,是人生最大的陷阱。这个陷阱不是别人给你设的,而是自己给自己挖的。
对此,包工头龚大鹏有一句浅白的话总结得非常好:你想搞得别人没肉吃,别人一定会搞得你没汤喝。
总之,张仲平和徐艺这两个人物,给了读者巨大的观照空间,并能以此为量尺,量出读者自己的人生纬度。
读书不仅仅只是一次自我愉悦,更是一次自我提升,一次自我测量。
当然,书中还有其他很多精彩之处,如婚姻生活,如情感处理,如人性的弱点。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新青瓷”之《秘色》与《窑变》真实地反应了生活中处处有棋局或赌局的现实,夫妻关系、亲戚关系、情侣关系、同行关系、官商关系,因为互相渗透、纠缠以及因为利益的勾联而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层次与曲径通幽的深遂,既跌宕起伏又波谲云诡,既有人性善恶道义正邪的博弈,也有战术技能的优劣高下之争,阅读这两本洋洋七十万字的长篇巨制,既是一种感情体验,也是一种学关系用关系的技能培训。一句话,有着深厚哲学素养的浮石,将以文学的方式,带领我们历经一次荆棘塞途同时又如夏花灿烂的生命感悟之旅。
感慨之处颇多,若是一一道来,又会数千言。
让读者累的事,我不能再做了,就此打住。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