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美国

时间:2015-06-08 16:07来源: 作者:陈瑞琳 点击:
真正地走近阙维杭已是在数年的文字神交之后。这位来自西子湖畔的文化人,在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人生历练之后,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冷静内敛,对外界感觉敏锐而富有判断。文字中的他,总是才情激荡,锐气逼人,生活中的他,却是如此沉郁敦厚,一身熏染的书卷气,典

那一年,旧金山的“保护天使岛协会”在全美举办征文,借历史警示今天,我因为两次踏临“天使岛”,感受创痛,铭刻难忘,遂投稿应征。不想,竟中了第三名,而那夺得第二名的就是在海外笔耕多年的阙维杭(第一名从缺)。

认识阙维杭纯粹是源于文字的奇缘。上世纪90年代中,一份由大陆新移民创办的《美中时报》(创刊时为《美中导报》)在北美诞生,一时间让许多漂流在新大陆的“神州学人”好不兴奋。这兴奋的人中,一类是喜欢读汉字的,一类是喜欢写汉字的,阙维杭与我,都正在后者。只是那时候他常常出现在报上的笔名叫“沙蒙”,另有一类靠近“文学”的文字则署名“远航”。“沙蒙”给我的印象冷峻清醒,写出的文章更是冷眼乾坤、点击时政,正可谓“笔底波澜纸上烟云”。而署名“远航”的文字则比较雍容悠远,展露出浓郁的文人气质。他所写的这两类文章都让我倾心恋读,起先还以为是两个作者,前者颇有青壮者的凛然生气,后者则如学养深厚的长者。只是绝没有想到,它们竟都出自阙维杭一人之手。而且,我亦不知这位善长于在文字中携雷带电的人物原来就是《侨报》在西海岸的新闻主笔。

真正地走近阙维杭已是在数年的文字神交之后。这位来自西子湖畔的文化人,在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人生历练之后,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冷静内敛,对外界感觉敏锐而富有判断。文字中的他,总是才情激荡,锐气逼人,生活中的他,却是如此沉郁敦厚,一身熏染的书卷气,典型的一个中国当代的儒生。

阙维杭于20世纪90年代初赴美。10多年来他两栖于新闻和文学之间,笔耕不缀,文思不竭。其文章散见于美国、新加坡、英国等海内外文化园地。他的时论短篇,几乎篇篇点击要害,无论叙事论人,不仅逻辑缜密、辨析犀利,而且文笔流畅,开合有致,读来干净利落耐人省思。他的生活随笔,文字锤炼更见功夫,讲究意境的营造,给人以精致明晰、蕴积深厚的美感。这些风云激荡的文字,为我们留下了美国社会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图画,也为阙维杭的创作立下了一个个步履坚实的界碑。

读阙维杭的文字,充溢着理性与感性的双重魅力。评论家硕儒先生感叹:“归入文学?它极具新闻的敏锐快捷、准确犀利;归入新闻?它又有文学的灵动、激情与美轮美奂的色彩和韵致。”正是这独具个性的笔耕训练,使阙维杭熔铸了自己鲜明的写作风格,那就是:新闻人洞察的敏锐,思想者理性的透彻,更加上文学审美感性的飞扬。

任何人的身手不凡,都有他人格力量的内在驱动。阙维杭的过人之处来自他对阅读的痴迷。他阅读的层面不仅深远广阔而且速度惊人,在他的目光里,几乎不会放过任何一篇有价值的铅印文字,而他在一个晚上随手就能“消化”掉好几本厚重的书。正因为此,读他的文字,总让人触摸到一种思考的沉重,你甚至能感觉到他那灼热的文字背后飞速旋转的逻辑齿轮。

作为一个海外新移民作家,阙维杭多年来关注的焦点始终是“真实的美国”。美国,这片神奇又魅人的土地,年轻的躯体内一直散发着勃然生动的热气,并混合着奇幻斑驳的色彩,让人一时间眼花缭乱。

在海外,几乎所有的新移民作家其创作的起点都首先是把自己热切焦灼的目光投向了自己脚下的这片新土地。在美国,有人看到“自由”飞翔的蓝天,有人看到纯净山川的壮美,也有人看见人性拼杀的战场,更有人看见各路英灵黯然嘶哑的吟唱。但是,认识“真正的美国”,需要一个近距离正面观照的视点,这不仅需要目光如炬,更需要有容纳百川的博大胸怀。阙维杭,正是给自己构筑了这样一个客观冷静全方位“看美国”的“正面平台”,他的难能可贵在于秉持着一个“新闻人”的理性公正以及一个“文化人”的独特慧眼,来透视美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教育及各式多样的人文风景,从而告诉我们一个“真实的美国”。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米罗山营地:最真实的抗战记录

作者:陈河

二战时期,为了反抗日军的侵略暴行,在马来亚丛林深处的米罗山,驻扎着一支由英国、中国及马来亚三方组建的秘密部队,…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