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无论什么样的思想,不借助于语言,是无法表达出来的。一般来说,语言分为书面语言、口头语言、图画语言、声象语言、实物语言(如雕塑)、行为语言、身体语言等。其中,行为语言就是人们的行动,从表达思想来说,一个人的行动也是一种语言。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比较多的语言是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接触比较多的还有图画和声象语言。
思想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既反映事物本身的情况,同时也包括一个人的情感与意志。就是说,思想一方面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另一方面也表达出一个人的主观意志。作为表现思想的形式的语言,也就具有这样两种属性,就是说,语言具有二重性。一是显真性。是指它能够说明、显示客观事物的真实情况,即显示真理。二是示意性。是说能表示出一个人的主观意图或看法。语言的二重性体现在具体语言中,即表现了语言的两种价值,就是显真值和示意值,二者之间的关系存在着比较复杂的情况。
用X表示显真值,S表示示意值,则二者之间的关系为:
(1)当X-→+∞时,S-→-∞或S=0;
(2)当S-→+∞时,X-→-∞或X≤0;
X=0时,是空语,X<0时,是假话;
(3)有时,S-→+∞,但隐匿下来,以显真值出现,S=X。
这里的关系用文字说明就是:
(1)当一句话的显真值趋向于无穷大时,它的示意值就趋于无穷小,或者示意值等于零。比如,“我很喜欢这个漂亮的茶杯;这是一个漂亮的茶杯;这是一个茶杯”,这三句话,所具有的显真值与示意值,是有很大区别的。第一句话“我很喜欢这个漂亮的茶杯”,既说出了一个事实--一个茶杯,显示了真理,同时也说出了对这个茶杯的价值判断--很漂亮,并且表现出了说话的人的思想情感--很喜欢。第二句话“这是一个漂亮的茶杯”,显真值还是一样的--一个茶杯,但示意值就少了一部分,只是说这个茶杯漂亮,但是不是喜欢就不好确定了。第三句话“这是一个茶杯”,显真值与前面两句话是一样的,但是,示意值几乎就没有了,因为只说出了一个事实,有一个茶杯;但说这句话的人的主观情感,我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感觉。但是,也不是一点示意值没有,至少他认为这是一个喝茶的工具,其他人完全可以说这是一个水杯,并不一定用来喝茶。如果显真值无穷大时,语言的示意值可以等于零,比如:“一加一等于二”,它显示了一个客观事实,但说这句话的思想情感,我们是几乎感觉不到的。
(2)相反的情况是,当一句话的示意值趋向于无穷大时,它的显真值就趋于无穷小,或者显真值等于小于零。还是上面的三句话,如果改变一下顺序,“这是一个茶杯,这是一个漂亮的茶杯,我喜欢这个漂亮的茶杯”。显真值虽然没有减小,但示意值在增大。如果只说“我很喜欢……”,这里除了显示一个人喜欢一个什么以外,并不知道在喜欢什么。在这个意义上说,显真值几乎等于零,只剩下了说话者的主观意识。这样的话语,一般就是一句空话。更有一种特殊情况,显真值小于零,示意值无限大,如对客观事物歪曲的表达,对描述的客观事物来说,就是一些假话。这样的话语,不但不能帮助我们了解事物的实际情况,还会误导人们作出错误的判断,影响问题的解决,有的时候还会带来危害和损失,其价值与意义就小于零。
(3)有一种情况是比较特殊的:话语的示意值很大,但是却以显真值的形式表现出来,真正的示意却隐匿了下来,别人很难知道作者的真实意图。比较典型的优秀文学作品常常如此,基本是用事实在说话,作者赋予的自己的情感并不明显,如《红楼梦》作者的真实意图成为“红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比较粗俗的作品,示意值一般都很明显,作者的主观意图,一看就很清楚,就知道作者在说什么,为了什么而说,下面会怎么样说,读起来就象白开水,索然无味。当然,那些偏重于表达自己的情感的作品,示意值应该很大,但如果只是表达了作者自己的情感,这样的作品其价值就大打折扣了。
显真值和示意值二者完全可以统一起来,如写论文,既显真、又示意,在二者的联系中相互提高。显真值与客观世界相联系,示意值与世界观相联系。听别人说话时,同样一句话,有的人以为是假话(显真),有的人认为是真话(显真);有的人认为是说话人真实意图的表示(示意),有的可能就认为不是说话人的真实意图(示意)。“知音”之间的谈话,即是两个人语言的显真与示意的同一。
我们知道了语言的这个特点,就要“见其象而思其物,闻其言而思其人”,不能“见其象而为其物,闻其言而为其人”。并且要逐步达到这样一种水平,就是“见其象而识其物,闻其言而知其人”。文学作品中,形象与语言、形象与思维或形象与思想的关系问题,就是一种显真与示意的关系。
一切语言的和有关语言的建构问题,都应该紧紧抓住语言的显真与示意这个本质的和基本的矛盾,否则,一切语言的艺术都显得很苍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