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官员言必称“我的”是惯出来的毛病

时间:2014-10-10 07:08来源: 作者:傩送 点击:
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10月8日在《人民日报》上刊文指出,经常听到有的地方领导干部在讲话、发言或作报告时说,“我的人口”多少、“我的GDP”多少、“我的财政收入”多少,所言“我的”意指他所在“某市的”、“某县的”或“某乡的”,似有

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10月8日在《人民日报》上刊文指出,经常听到有的地方领导干部在讲话、发言或作报告时说,“我的人口”多少、“我的GDP”多少、“我的财政收入”多少,所言“我的”意指他所在“某市的”、“某县的”或“某乡的”,似有一种“老子天下第一”之霸气,让听者倍觉不爽。赖明先生认为,很多官员言必称“我的”,表现出的是一种强烈的“个人所有”和“居功意识”,是一种“话语腐败”。

这篇文章引起了很多读者和网友的共鸣,可见文中所指现象带有一定普遍性。赖明先生还说,有的领导干部在介绍随行人员时,也会说这是“我的宣传部长”、“我的国土局长”等。就笔者所见,有些被领导干部称做“我的某某局长”的下级官员,听到这样的称呼还很受用,觉得自己被领导当成自家人了。

某些官员言必称“我的”,很容易让人想起一句古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年代,这显然是有悖政治伦理的。也有人为“我的”辩护,认为官员在一个地方工作久了,对这个地方的人和事就会产生亲切感、归属感,这是“主人翁精神”的体现,无可厚非。这样的逻辑似是而非——官员对一个地方再有感情,也需明白自己的人民公仆身份,就好比一个管家整天在外面说这个家是“我的”,主人听了当然会“倍觉不爽”。

如果只是说说倒也罢了,怕就怕某些官员真的把一个城市、一方百姓当成“我的”。这样的官员还真不是没有。十八大以来落马的官员中,有几位是以大拆大建闻名的贪官,如南京“季挖挖”、四川“李拆城”等;今年8月落马的安徽淮南市原市委书记方西屏,一声令下就炸掉了一座在建的五星级酒店。在国内某些城市,但凡新的主官到任,即意味着新一轮大拆大建的开始。这样的官员,显然是把整个城市当成了“我的”,什么山顶上挖湖、生态保护区建机场,只有他想不到的,没有他不敢做的。

赖明先生指出,官员言必称“我的”,久而久之养成习惯,真的可能将国家的、人民的当成“我的”,因此对这股官场歪风必须有所遏制。他在文中提到,从前官场中流行“老板”、“老大”等称呼,表现出严重的“小团体主义”和“江湖习气”,后来有的地方还专门发文重申“党内应互称同志”。出台相关规定对官员不良话语进行规范诚然有必要,但刻意规制或可致官员嘴上不说“我的”,未必能让官员心中不想“我的”,行动上不做“我的”。

官员言必称“我的”,体现在思想上就是唯我独尊,体现在行动上就是独断专行。而他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是因为在其辖区之内,无论他怎么做,都不会有人反对。换言之,这是惯出来的毛病,就像一个小孩子喜欢随地大小便,家长从来不去制止,小孩子就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要医治这种毛病,从道理上说也很简单——明确告诉他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他胡作非为的时候,有人出面严加制止,并施以必要惩戒,他下次就不敢了。久而久之,他就不会觉得什么都是“我的”。

十八大以来,中央重拳反腐成效显着,并辅之以八项规定、反“四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良药,很多官员履职时已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之感,那种趾高气扬、言必称“我的”的官员已不多见。但要让官员们从骨子里祛除“我的”意识,树立公仆意识,唯有从制度上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即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即将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并作出战略部署,就官场治理而言,被认为是反腐从治标转向治本的重要节点,预防和打击腐败的制度和规则有望得到进一步完善。而一旦依法反腐取得突破性进展,某些官员头脑中的“我的”意识就再无存活空间,只能老老实实做一名人民公仆。对此,我们有理由寄予更多期待。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以爱的名义:解决婚姻中的症结

作者:可欣

本书通过故事分析和心理分析并进的方式将婚姻中的男女在婚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阐述,并且从婚姻经历的各个阶段…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