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前段时间去某乡镇采访,恰逢有上级领导要来调研。基层为做好迎接工作,专门对领导要去的企业、农户家庭、参观地点等进行了“踩点”。所有调研对象都经过挑选并接受过培训,其中还有不少训练有素的“专业户”——只要有领导来调研,都会被安排到他们家坐一坐。 《诗经·召南·采蘩》中:“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这是用来指官吏勤于政事。显然,领导干部下基层,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的现实体现,还是转变干部作风的必然要求,更是做群众工作、提高服务水平的好路子、好方法。笔者还依稀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鲁甸地震灾区亲切看望人民群众的情景,就是一个好的例证。同时,也给那些仍然将调研当作走马观花的漂浮作风“当头一棒”。 时下,一些党员干部在学习上浅,奉行经验主义、形式主义,文山会海、花拳绣腿、贪图虚名;在落实上空,急功近利,缺乏“深挖细凿”的精神,甚至“光打雷不下雨”;在问题上躲,不敢担当、拈轻怕重、推诿扯皮,不会、不能解决群众和基层的实际问题,做群众工作多是些蜻蜓点水式的服务,很多群众期盼的、需要迫切解决的事情在一片吆喝声中落了空。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因此,领导干部“下基层”必须戒除形式主义作风,讲求实效,不仅要“身到”更要“心到”,切勿“蜻蜓点水”,只做表面文章,要真正地“沉下去”。把基层当成领导干部的“办公室”,而不是把基层当成领导干部的“业余活动室”,走马观花、一团和气,只有真正深入到基层,深入到人民群众火热的第一线,才知道我们会面临什么问题,应该解决什么问题,这样才能把问题真正解决掉。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这是毛泽东同志调查研究思想的集中体现。他坚决反对“踩点”、“到处只问一下子”、“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一知半解的调查研究。因此,领导干部在群众工作中,要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墙上挂的、会上定的都物化成一件一件实事做到“不空”,充分发扬钉钉子精神,把群众最期盼、最迫切解决的问题解决好,把好事做到群众心坎上,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靠办成一件一件小事,办妥一件一件难事,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以小事成就大事,以实事成就业绩,不断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总之,别再让“踩点”式调研寒了群众的心。为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到在思想上牵挂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工作上为了群众。将群众的冷暖安危“系”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只有与群众休戚与共,才会受百姓欢迎,被基层接受,让大家说真话、道实情,才能建立党群干群鱼水深情。 (文/三关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