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和感动中国人物”,你到底应该让谁受感动?
时间:2012-02-11 00:59来源:半壁江原创中文网 作者: 蛟潭月影 点击:
次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已经走过了十个春秋。 那100多位个人或群体的事迹,给人欣慰、温暖、触动、期望、憧憬。 2011年的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委实令人感动!令人动容!令人鼓舞! 坚持鲜明的价值导向,彰显深切的人文关怀,这也是十年来评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已经走过了十个春秋。
那100多位个人或群体的事迹,给人欣慰、温暖、触动、期望、憧憬。
2011年的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委实令人感动!令人动容!令人鼓舞!
坚持鲜明的价值导向,彰显深切的人文关怀,这也是十年来评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目的。
感动者,感而动之;感动者,感而思之。这才应该是一年一度轰轰烈烈推荐、投票、评选、表彰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中国为之动容,世人为之敬仰的时候,如何唤醒中国人的精神自觉和道德自律,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话题。
在见证了心灵震撼,寄托了良善期待之后,如何衡量社会的现实,追寻制度的漏洞、反思机制的缺失、挖掘造成被感动背面的深层次原因,也是一个绕不开的纠结。
我敬仰那个个感动中国人物的思想境界,我敬重那个个感动中国人物的人品作为。
“十年之末说十年,成绩固然来之不易,责任依旧不可忘却。我们的社会时有遭遇这样或者那样的道德困境、尴尬、乃至彷徨:面对那些倒地的老人,有人有过迟疑;面对车轮下的小悦悦,有人有过迷惘。看来,十年之后的《感动中国》仍然会肩负更多的良善期待。”如此的清醒意识,如此的警世心肠,不得不叫人在感动之余,也多了几分思量!
张平宜——一个曾经是台湾《中国时报》资深记者,2003年起至2011年,她辞去百万年薪的工作,致力于四川省大营盘村麻风病人的子女教育。
感动之余,又生感慨:麻风病人的子女没有得到当地负有责任的有关部门的有效安置,而需要一个台湾记者,以一己之力去管!
阿里木——是在贵州毕节一个靠卖羊肉串为生的个体户,8年来,把攒下的10多万元全捐献出来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
敬佩之余,又生疑惑:尚处在义务教育阶段、受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孩子,没法上学,而需要一个卖羊肉串的人去支付他们的学费!该为这些孩子负有责任,应为此有所动作的部门呢?
显示了他们所处环境的艰难,褒奖了他们为这些事所需付出的努力,不是也榨出了这感动背后的一些官员的“小”了吗?
以一己之力,竟能感动中国,那有职责应负责的部门情何以堪?
该说他们失职?麻木?还是其他?
该被感动的不应只是普通老百姓,而更应是本来就该做这些事的有关部门!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