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清理5.5万人,四川清理清退2.8万人,河南清理1.5万人,吉林清理8600余人……随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四省已有10万余“吃空饷”者现形。(《新京报》 9月25日) 从边上学边领钱的“娃娃官”,到现在虽经几轮清退,但仍触目的数字,“官仓鼠”顽症曝出不少编制管理之乱,更成为侵蚀财政资金的“黑洞”,有的地方追缴资金动辄上亿元。人们关注整治“吃空饷”成绩单的同时,更期待问责能让背后的“操盘手”现形。 吃空饷,也叫吃空额。指不上班但是可以领工资,比如一些官宦子弟在某单位有职位,但是从来没去上过班,工资照领。另外如一些单位领导,把只有30人的单位的工资总量上报为35人的,多出来的5人的工资就是空饷。 吃空饷不仅吃了国家的钱财,也吃了干活人的工资。吃空饷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拿钱不干活。我国有句俗话叫作占到茅坑不拉屎。说直白点,吃空饷者就是占到茅坑而不拉屎,叫有“需求”的人干着急。工作中,经常听到很多单位叫苦水:事情越来越多,能干活的人没有几个。这种有苦难叫的事情在一些机关单位比较普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不断需要提高生活质量、服务水平的需求,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而单位编制有限,想进干活的人却不行。这种拿钱不干活还要分一杯羹的行为让人深恶痛绝,同时,挤占了社会公共资源,挤占了那些迫切需要就业而又就不了业大学生的就业机会。 要使“吃空饷”不再禁而不绝,笔者认为,要做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监察问责要到位。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提高监督检查频次,纪委等部门可采取联合检查、换域轮检等形式,防止区域自查带来的内部保护,二是整治措施要落实。既然已经拿出了改革除弊的决心,就要敢趟深水,敢出重拳,且要拳拳到肉,拳拳到实,争取“打击一批、震慑一批、教育一批”,不能看到打击面过宽就“清退不究”,要雷打的响,雨落的大。三是惩处情况要公开。政府应当主动把治理的结果“晒”出来,不能怕“晒”丢面子,利用媒体亮出政府态度和“战绩”,要始终用公开透明的态度开展行动,使群众信服,让群众满意。四是监管机制要完善。“吃空饷”现象屡有反弹,根源在于监管机制不健全,检查监督“一阵风”,风头过去又死灰复燃。不让干部钻制度空子。 我们常说,思路决定出路,而力度决定着效果,所谓抓而不实等于不抓就是力度不足的问题。“吃空饷”之所以成为顽症痼疾难以根治,实质上就是抓而不实的缘故,以致总是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也总是表现为此起彼伏,所以清退“吃空饷”者是不够的。其实一个单位有多少编制和人员等信息都应该作为公开的内容,便于接受监督;同时对出现“吃空饷”问题的单位,除了让“吃空饷”者把吃下去的实惠给吐出来,还应该对所在单位领导予以问责,给以必要的党纪政纪处理甚至刑事处罚,而不是重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老把式,如此方能震慑“吃空饷”现象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