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3月11日的《山西师大报》上读了我校学生雷健写给校长的一封信,言辞恳切、情感真挚,对我的内心世界产生了极大的触动。 连日来,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听到同学们谈论这件事情,一时间勤俭节约成了众人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在宿舍,在校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一股风气正在悄然兴起。学校有关单位在想办法,学生们也从武校长要求的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一粒粮做起,决心要为创建节约型大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目睹校园里发生的这一切,作为师大的一员,我感到十分高兴。但是谈起勤俭节约这个话题,我还是想说一说自己的认识。 雷健同学信中提到的长明灯现象,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关于这一点,已经形成了共识。痛定思痛,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制止或者说减少这些浪费成为当前大兴节约之风的关键所在。是靠单纯的行政命令来制约还是靠后勤部门在限电措施上煞费苦心?是强制性地让电灯在白天陷于瘫痪还是因噎废食从此在各项投入中裹足不前?非常现实且亟待探讨的问题摆在眼前。 坦率地说,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校园里,存在浪费的地方不少。倘若靠后勤部门一家来做工作,难度大,收效也不明显。因此我认为,提倡节约、杜绝浪费的根本还在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广大师生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真正做到以校为家,爱校如家。只有观念转变了,思想境界提高了,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了,浪费问题也就解决了,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也就树立起来了。 仍然以长明灯为例来说明我的观点。按照正常逻辑,既然长明灯是一种浪费,那么通知后勤部门白天把教室里所有的灯关了就是了,浪费不也就避免了吗?我认为,非也。 在我们这样一所建校时间较长而又地处偏僻城市的学校,有这样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在年代较为久远的旧教学楼里(比如说一、二、三号教学楼),光线很差,如果白天在这里上课或者自习的话,倘若没有电灯,学生学习起来还真是有几分吃力。作为学校来说,在解决长明灯问题时,这一实际情况也不得不考虑到。 因此我认为,学校在治理浪费、倡导节约时,还是要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因治理浪费而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我曾经这样想过,白天在光线较好的教室里学习,同学们是不是可以自觉地养成一种习惯,随手把开着的灯关掉呢?如果是在光线很暗、确实需要开灯才能完成正常教学的地方,是不是还应该从为学生身心健康负责的角度出发,适当地开一部分电灯呢?适当则可以具体表现为把学生尽可能地集中到一起,只开前几排的电灯,把不必开的电灯关掉。如此一来,不是既拥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又避免了浪费现象的发生吗? 以此类推,营造起勤俭节约的良好氛围,实现我校跨越式发展,建设平安和谐校园指日可待。 倡导节约之风,提高素质先行。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重要的一条便是“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知荣辱、淳民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建设和谐校园、构建和谐中国指日可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