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之家”的“三助”
时间:2010-11-04 18:05来源:半壁江原创文学网 作者:崔海昀 点击:
次
这是一个急人所急、扶残助困的爱心之家,多年来,夫妻两人先后资助六名学生完成大学学业;一直给予一位残疾青年多方面的帮助。两个孩子也助人为乐 无意间听说了马月喜、刘晓妮家的爱心故事,立即引起极大兴趣。在曲沃煤运公司,笔者见到了身材魁梧、性情开朗
这是一个急人所急、扶残助困的“爱心之家”,多年来,夫妻两人先后资助六名学生完成大学学业;一直给予一位残疾青年多方面的帮助。两个孩子也助人为乐——
无意间听说了马月喜、刘晓妮家的爱心故事,立即引起极大兴趣。在曲沃煤运公司,笔者见到了身材魁梧、性情开朗的马月喜。多年来,马月喜夫妻两人先后资助6名学生完成大学学业。他们不求感恩,不图回报,甚至叫不全资助孩子的姓名。他们还一直给予一位残疾青年多方面的帮助,使他的“盲人按摩所”办得红红火火。他们的一双儿女从小对父母的善行耳濡目染,也力所能及地助人为乐。这个“爱心之家”那一个个不经意间助学、助残、助困的故事,让人感受到了这个普通家庭的侠义、善良的真性情。谈到全家多年来所做的好事,马月喜说:“帮助他们,就是要他们过得好。他们过上好日子,就是我们最大的快乐!”
助学,藏于心底的情结
马月喜生长在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父母都没文化,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马月喜从小立志,发誓要好好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让父母过上好日子。虽然因为“文革”中断了他的求学梦,但当他穿上绿色的军装,离开故乡时,一定要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作为的人的梦想,仍怀揣在他的心里。
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马月喜各方面得到很好的锤炼。训练之余,他刻苦学习,将初中课程又系统地温习了一遍,希望得以进一步深造。然而,由于高中课程底子太薄,他与梦寐以求的军校擦肩而过。
转业后,马月喜曾创办过各种经济实体,积累了一些资金。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人在社会上没有文化很难立足。于是,工作之余,他又坚持在西安统计学院函授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求学,成为他心中挥之不去的情结。看到上不起学的孩子,便会触动他心中最敏感的地方。
那年夏天,马月喜的内弟考上了大学,一家人兴高采烈地去火车站送行。没想到,在这里遇到的一个男孩,使当时的喜庆场面大打折扣。这是他内弟的一个同学,怀揣着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眉宇间却锁着深深的忧愁。这男孩竟因买不起一张去学校的火车票,准备放弃上大学了!也许是那双渴求的眼睛,打动了他;也许是那张录取通知书,勾起了他的大学梦,当时月工资只有40余元的马月喜,几乎不假思索地在瞬间作出了决定:“我去给你买张火车票,千万不能耽误了上学!”看到孩子脚上那双不成样子的旧鞋,他又急匆匆跑到商店买来一双新鞋,连同火车票一同塞进孩子的手中。火车启动了,把这个因贫困差点辍学的孩子送到了大学的殿堂。多年后,当年徘徊在火车站的孩子已学有所成,在省城一家不错的单位工作。但马月喜却从未与其见过面,甚至连他的名字都叫不上来。虽然人家多次表示要有所回报,但马月喜淡淡一笑说:“我现在过得很好,不需要任何形式的回报,只要他过得好就行!”
与另一个贫困学子的结缘,却颇富有戏剧性。也是大学快开学的日子,那天,一对从农村来的母子到洪洞县农行贷款,为儿子筹措上大学的费用。无奈因为手续不全,急需的款没有贷到。母子两人失望地待在那里,神情落寞。这一幕,恰好被在此工作的马月喜的妻子刘晓妮看到。母子两人无助、无望的眼神,瞬间打动了刘晓妮的心。与马月喜一样富有同情心的刘晓妮立即表态:“别伤心了,孩子上大学的费用,我给他出!”母子俩一时愣在那里,不相信这“天上掉馅饼”的事会落在自家头上。他们半信半疑地随刘晓妮回到她的家里,得知情况的马月喜立即表示,愿意资助这孩子上大学。此时,母子俩才知道遇上了贵人。那孩子喜极而泣,长跪不起,表示要做他们的干儿子,学成后回报他们的恩德。马月喜两口子婉言谢绝了,他们不愿意把这平常的一件事,让孩子当成心理负担记挂在心头。只希望关键时刻的出手相助,让他在人生路上走得更轻松、更踏实。如今,这孩子毕业后已留在东北工作。他一定会永生记住与马月喜全家在一起时那一个个温馨的时刻;记住这个社会上有爱、有温暖、有希望!
“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多年来,马月喜家共资助6名学子完成或正在完成大学学业;他和妻子刘晓妮还把一名因贫困辍学已在某单位打工的孩子,送回学校大门,并一直资助着;今年,曲沃煤运公司3名职工子弟考上了大学,他又个人出资每人资助1000元。
助残,“他的精神打动了我”
每年春节前夕,马月喜都要和妻子买几套新衣服,送到洪洞县城“贺亚军按摩所”的员工手里,为这个小小的按摩所送来一片欢乐。
原来,马月喜和这里的老板贺亚军曾结下一份特殊的缘分和亲情。那年,患了腰痛病的马月喜经人介绍来到这家按摩所。在按摩的过程中,马月喜两口子被这个盲青年深深打动了。尤其是了解到他曲折坎坷的创业之路,更被他身上那种不向命运低头、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所感动。“一个残疾青年尚且能凭自己的力量,开办这样一个按摩所,自立于社会,连正常人都很难做到啊!”马月喜感慨道。离开的时候,他紧紧握住贺亚军的手说:“以后有什么困难,尽管对我说,我一定会尽全力帮助你!”从此,马月喜的心里多了一份牵挂。冬天来了,他会惦记着贺亚军的按摩所,特送去一车过冬的煤;过年了,他会与妻子买好几套新衣服,送去一份节日的祝福;按摩所要搞店庆了,他跑前跑后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比自己的事还热心——而贺亚军,也把他当作一位最可信赖的兄长,有什么事,都要找他商量。
看到他如此尽力地帮助一个非亲非故的残疾青年,有人不解地问:“你这样做究竟是为了什么?”马月喜坦言:“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帮助残疾人,使他们自立自强,服务社会!”他还告诉笔者,他打算退休以后,办一个大型的按摩、敬老院,把社会福利事业搞得红红火火,为更多的残疾人提供就业的场所,使他们走向社会、造福人类!
助困,情义薄云天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多年来,马月喜扶危济困、义薄云天,他的全家也把帮助别人当作生活中的一件乐事。
与他一样,他的妻子刘晓妮为人热情、仗义,有一副急人所急、乐于助人的热心肠。用马月喜的话说:“她心好,在街上都能捡下好东西。”
一天傍晚,刘晓妮刚出家门,碰见一个妇女打听一个人。听说打听的人不在,这个妇女立即双眼无神,愣了半天才掉头往回走。看到她失魂落魄的样子,刘晓妮热心地问:“你是哪儿的?这么晚了回去吗?要不,我送你到车站吧!”就在送这位妇女去火车站的路上,刘晓妮了解到这位妇女的遭遇。原来,她的女儿不幸被车撞了,肇事者却迟迟没有赔钱。现在,女儿因花不起医药费,面临截肢的危险。眼看17岁的花季女儿就要变成一个残疾人,做母亲的怎能不心急如焚!刘晓妮听到这里,显得比人家还着急:“千万要抓紧给孩子看病。这事,我帮你找人!”
第二天一大早,马月喜就接到妻子心急火燎的电话,“快点过来,我在交警队!”马月喜一听顿时慌了神,匆忙赶往交警队时,才得知是这样一件事。他没有责备妻子多管闲事,立即和她一起找人,协调解决此事。三天后,受害者拿到了1万余元的赔偿金。
等待手术的日子里,举目无亲的母女俩只好住进马月喜的家里,由马月喜两口子跑前跑后为其联系医院、大夫。手术当天,两口子守在手术室外,一直到女孩顺利做完手术。如今,健康活泼的女孩有了幸福的人生。她一直对在人生路上拉了她一把的叔叔阿姨心怀感激。虽然他们素昧平生,但结下一份超越世俗的感情。每年过年前,她都会和母亲一起来到马月喜的家里,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表达自己心底的祝福。
在这样一个爱的氛围里,马月喜的一双儿女都有一颗真诚善良、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心灵。一个雨天,他们的女儿曾毫不犹豫地为抛锚在雨地里的车灌了一壶汽油;上大学期间,同班的一位同学因交不起学费,到了要退学的边缘。女儿又资助这位同学3000元,使她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上大学的儿子班里有个同学家境不好,每年放假,儿子都会带他一起回到自己家里,开学时,再由马月喜出学费送他们一起上学。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们家多养了一个孩子。
如此慷慨地资助别人,但他们自己的生活却简单朴素,不求奢华。马月喜常想,自己由一个农村娃成长为一名国家干部,有了干事业的平台和幸福的家庭,这一切,使他对生活充满感恩之情。当他们全家以仁爱、宽厚之品格,对别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总感到心里充满快乐。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行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在岁月里行走的我们,需要爱的牵手、友谊的滋润,更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彼此关爱、彼此扶持,只有这样,漫长的人生才会涌动着爱的暖流。马月喜一家的善举,如春风拂面,抚慰心灵而不留痕迹,但却催生了绿意盎然、真诚友善的和谐家园!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