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器官捐赠生命永续 用大爱谱写赞歌

时间:2015-04-07 18:47来源: 作者:木土 点击:
经过48小时和时间的赛跑,4月6日,杨怀远的生命支撑系统心脏、肺脏、肾脏和肝脏,已成功移植到5名受捐者的身上。其中,他的心脏被送往武汉,而他的肺脏已经移植到了湖南惠安一名病人的身上,等待焕发新生。杨怀远这个朴实的农村汉子却用生命为我们谱写了一曲

对年仅38岁的宜宾人杨怀远(化名)来说,这个清明节,他以另一种方式重生。3月24日,杨怀远在一场车祸中受伤,经过几天的抢救后,被判定为脑死亡。随后,他的家人决定捐献他全身的器官,去帮助更多的人。(华西都市报/4月7日讯)

经过48小时和时间的赛跑,4月6日,杨怀远的生命支撑系统心脏、肺脏、肾脏和肝脏,已成功移植到5名受捐者的身上。其中,他的心脏被送往武汉,而他的肺脏已经移植到了湖南惠安一名病人的身上,等待焕发新生。杨怀远这个朴实的农村汉子却用生命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振聋发聩的赞歌。

死亡,是每一个人都无法回避的宿命。而遗体的处置,则成为人们身后最重大的终极关怀问题。中国文化中有浓厚的“慎终追远”的传统。对于“遗体”,传统中国人一直保持着最高程度的虔敬,潜意识里受到佛教“生命轮回”观念的影响,笃信“入土为安”的生命伦来始终踯躅难行。《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对很多人而言,死后捐献器官,简直是不可想象和大逆不道的。他们对遗体的完整性,持一种原教旨主义式的偏狭理解,看不到在遗体的完整伦理之上,还有一种更高的伦理,即附着在遗体上理。正是因为这样一种传统甚至保守的“遗体观”长盛不衰,我国的人体器官捐献事业长期依靠的是高贵的人道主义精神。每一个器官捐献者的背后,都有一段惨痛的悲剧,以及悲剧之后生命的无私与超越。死亡的来临,并没有让生命委顿和消逝,恰恰相反,死亡成了生命升华的一种推力,穿过死亡之门,生命变得澄澈,人性变得伟岸,社会文明与道义则开始氤氲上升。

在当今市场经济社会里,物欲横流、 见利忘义、缺乏荣辱感、笃信潜规则,道德底线一再失守。当硫酸泼向无助的黑熊,当枪弹射向无辜的教师,当汽油浇向熟睡的流浪者,当因学习上的分歧而掐死 同窗,当因一句骂人的话而去投毒,当好心车主扶起摔倒的老奶奶被敲诈,当 18 位路人无视躺在路边濒临死亡的小女孩的时候,每个人们的处境都处于危险中,正 是这种潜在危险使得众多的“旁观者”走向前台来关心道德建设的问题。 道德滑坡已经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涉及到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它带给 人们的印象只有一个——混乱。这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无疑是致命的。当今社会太需要像杨怀远这样的正能量了,他犹如一道和煦的春风吹进污浊的社会气息里,他们也许已经长眠于地下,但分明又还在这个世界上活着,他们抛弃自私的那份勇气,令他们可以再来一场人生。生命的开阔与丰饶,莫过于此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鱼和熊掌你要哪一个:选择和放弃的艺术

作者:吕叔春

辩证法告诉我们:不要为一棵树而放弃整片森林,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其实,人生中常常面临,你需要放弃暂时看来最好…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