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一战惊爆新起因 只为遏制大国崛起

时间:2014-08-06 17:24来源: 作者:重庆青年报供稿 点击:
当今世界相对和平, 发展是主旋律。 各个国家正你追我赶, 齐头并进。 但是, 如果某个国家迈大步子, 奋力向前, 想要甩开其他国家, 相信其他国家也一定会用100年前英法俄对德国的方式对待这个国家。 如此一来, 历史重演不是没有可能。

1914年 7 月 28 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正式宣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火蔓延。 百年之后, 当我们再回顾这场争议无数的战争,不难发现, 掩盖在重重矛盾下的战争核心只有一个——遏制德国崛起。 从欧洲蔓延至全球的 “德国威胁论” 才是引爆一战的潜在导火索。

100年后的今天, 仍有国家迅速发展, 各种威胁论层出不穷。 历史, 从来不会简单重现, 但绝对有迹可循。

飞速发展引发不快

德国海德堡大学历史系教授克里斯蒂安这样谈一战爆发:“没有任何人挑衅德国, 也没有任何人逼普鲁士混入一战, 造成德国重大损失的正是德国自己。 如果当时德皇能够通过合作的方式, 懂得与他国一同分享全球资源, 懂得与他国共同进步, 或许整个历史的发展就会是另一个样。”

话虽这样说, 但客观来看, 每当德国要崛起的时候, 总会有那么一股力量来制衡它, 一战如此, 二战亦如此。 德国就像关在一间小屋里的巨人, 当它还没有成长的时候, 房屋的框架对于它来说不算什么, 一旦它身高猛增, 体积膨胀, 那么自然这间小房将会限制住它。

俾斯麦还没下台的时候, 苦心经营与各国的关系。 其推行的 “欧洲大陆政策” 可以用八个字概括: 联奥、 拉俄、 亲英、 反法。 由于势力相当,这些国家只是将德国视作威胁, 不敢轻易动手。

不过, 当德皇威廉赶走这位 “铁血宰相” 之后, 拉帮结派表现得愈加明显。 德国逐渐与俄国疏远, 与英国就海上霸权开始相争。 如此一来,齐心把德国这个猖狂的小巨人扼杀在摇篮中成了以英法俄为首的国家的共识, 怎样才能有效地达到这个目的, 战争自然成了他们的首选。

当今世界相对和平, 发展是主旋律。 各个国家正你追我赶, 齐头并进。 但是, 如果某个国家迈大步子, 奋力向前, 想要甩开其他国家, 相信其他国家也一定会用100年前英法俄对德国的方式对待这个国家。 如此一来, 历史重演不是没有可能。

经贸往来点燃战火

“即便经贸往来密切, 也不能阻止战争爆发。 一战前,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交通工具的革新, 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 其水平也逐步提高, 但是这仍无法改变大国对利益的追逐和对资源瓜分的强烈愿望。” 英国史学家艾伦·帕特里克说道。

进入20世纪后, 各国的贸易往来日趋频繁。 以德国为例, 战前该国专心于煤炭开采和机械制造的发展, 在农业上的关注少了一些, 农业生产力自然不如他国。 与其相邻的 “冤家” 法国和“纠缠不清” 的俄国都是德国进口农产品的主要来源国, 但最后这两个贸易伙伴却成了最大敌人。

同样英德之间战前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 德国在工业技术方面遥遥领先, 但是诸如原棉、 羊毛、 丝、 黄麻、油籽、 橡胶等商品德国都需要从英国“二次进口”。 尽管两国在经济上有着许多联系, 但丝毫未能改变两国敌对、 战争爆发的态势。

战争也成崛起契机

在谈到战争边缘国家的时候, 克里斯蒂安表示:“战争一旦开始, 参战国的目光就局限在了如何赢得这场战争, 靠什么手段最快取胜。 他们却忘了, 那些处在战争边缘的国家或许正在悄悄地强大起来。”

美国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一战绝对算是它崛起的最佳契机。 说形象一点, 美国就如同其国徽上的那只秃鹰, 盘旋于天空中, 却时刻窥视着大地, 寻找着猎物, 一有风吹草动, 它就会俯冲下来, 大捞一把。

“一战” 爆发后, 要求美国人民在思想和行动上保持不偏不倚,不轻易卷入战争的威尔逊总统自己却没有做到这一点, 他认为美国不应放弃任何一次利用战争发财的机会。

“一战” 以来, 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就向交战双方出售军火, 牟取暴利。 1915年, 美国对俄国的贷款和军需物质的供应达4亿多美元。1914年, 美国的对外贸易为23亿美元, 1916年为43亿美元, 增长了87%。 世界经济霸权落入了它手中。

100年之后, 如今的美国也仍然靠向一些爆发武装冲突的国家和部分急需军备的地区出售武器赚取大把钞票。 在联合国倡导和平与发展的今天, 美国是不是应该慎重考虑那句话 “没有买卖, 就没有杀害” 呢?在一战结束的前一年, 向来中立的美国还是加入了进来。 它把德国的 “无限制潜艇战” 计划和德国可能要帮助墨西哥入侵美国作为对德宣战的借口, 把维护世界和平作为参战的目的。

实际上, 美国参加一战的目的并不单纯, 就像它之前进入中东一样, 打着 “反恐” 的旗号, 盘算的却是另一档子事。

说明白点, 美国参加一战的原因无外乎就是为了利益。 此前, 美国向协约国发放了大量债款,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 美国害怕俄国退出战争导致协约国失败, 其在协约国的贷款就会付诸东流, 所以才有了对德宣战。

艾伦·帕特里克这样评价美国参战:“战争无所谓正义和非正义, 说到底, 它就是争权夺利最丑陋的一种方式。 不管美国以何种目的参加一战, 也改变不了各国为战争付出惨痛代价的事实。

预言家被杀之谜

100年前的今天, 晚上21点40分, 巴黎克罗瓦松咖啡馆里传来两声巨响, 一片沉静之后, 店里服务员大吼:“让·饶勒斯被杀了!” 被杀害的是法国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著名活动家。 最重要的是, 他曾预言一战的爆发。 为何他的的下场会和一战导火索 “萨拉热窝事件” 主角费迪南大公一样?

被刺和预言一战有关?

让·饶勒斯是法国社会党的领导人之一, 其推崇社会主义的观点本来就与资本主义的法国政府格格不入, 最重要的是他预言一战的论断引起法国政府的不满, 所以法国政府也被外界认为是这起刺杀案的幕后黑手。

1914 年 3 月, 他在自己创办的 《人道报》 中发表了一篇名为 “论欧洲格局” 的文章, 文章中他这样预言一战:“现在的欧洲, 是欲望膨胀的魔鬼之地, 政府当局完全不顾老百姓的生活, 他们在乎的只是那些大资本家们的利益是否受到影响。 而在利益面前,各国之间的矛盾极度恶化, 所有的不满和愤怒情绪随时有可能在一声枪响后爆发, 随之而来的, 将会是一场可怕的战争, 它将波及整个世界!”

与资本家结怨而遭暗算?

让·饶勒斯与法国资本家结怨也被外界视为他被刺杀的原因。 单是一个 “巴拿马事件” 就能说明这一点。

事情起因要退回到1879年5月。 当时, 法国从哥伦比亚政府手中取得了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权。 但是, 运河开工后, 该工程因为估算错误以及开凿公司贪污挥霍很快陷入绝境。 于是, 该公司想要得到法国议会的立法授权和政府的批准重新发行股票。 为此, 该公司通过银行中间人用大量金钱收买了许多官员和媒体。

不久, 巴拿马丑闻案就被揭发。 当拿了好处的众多法国媒体对此事唯唯诺诺的时候, 让 · 饶勒斯站了出来, 多次在议会讲坛上谴责金融寡头和资产阶级政客狼狈为奸、 侵吞国库的罪恶行径。

凶手居然无罪释放!

杀害让 · 饶勒斯的是一名叫拉乌尔 · 维兰的沙文主义者, 因为他坚信让 · 饶勒斯会把法国出卖给德国。1919年, 法院才对这起案件进行正式审判,最终凶手拉乌尔·维兰竟然被判无罪, 提出诉讼的让·饶勒斯遗孀反而被判缴纳诉讼费。 原因是法院认为拉乌尔·维兰对法国在一战中取得胜利有所贡献, 同时, 法院还认为, 倘若让·饶勒斯的社会主义得逞, 那么法国根本不可能在一战中取得胜利。 这不得不再次让公众相信, 这是政府袒护凶手, 为了掩盖其幕后指使的行为。

让·饶勒斯的幕后真凶至今是个谜,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位百年巨星的魅力一直没有褪去。 法国以让·饶勒斯命名的街道和建筑仅次于戴高乐、 雨果和巴斯德, 甚至在奥地利和德国的路牌上也能看到醒目的这几个大字:“让·饶勒斯”。

文/见习记者 温小飞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北京故事:描绘老北京城的容颜

作者: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北京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建造北京城的过程中,每一块墙砖,每一座宫殿,每一处河堤都藏匿着北京历史的故事。北京城既…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