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国庆期间,云南省将“利用电子商务提供微信红包、电子礼品预付卡等”列入反“四风”的重要内容,开展集中专项整治。 “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作风,连着党风政风、影响着民风社风。云南省向微信红包宣战,对重要节点和重点环节进行监测,并设置专栏、“曝光台”,传递出从严治吏的强烈信号,其抓早抓小的良苦用心值得点赞。 近年来,网络礼品礼金市场异军突起。由于送礼方式的隐蔽性极强,送者心照不宣,收者心安理得,不显山不露水就可完成权钱交易。微信红包、支付宝转账、电子礼品卡、充值点券等成为一部分人的“送礼神器”。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虽然传播的载体不同,但微信“红包”毕竟还是红包,礼品预付卡也依旧属于礼品,收者借此肆意敛财、送者以此获取庇护和回报。因而,微信“红包”不脱行贿受贿的老路,不过是传统的红包穿上了“隐身衣”、玩起了“变形计”,其危害实在不可小觑。 花样翻新的行贿受贿,呼唤着反腐败手段的不断升级。去年9月,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黄树贤透露,中央纪委已将利用电子商务提供微信红包、电子礼品预付卡等列入反“四风”的查处范围。今年,云南等地又聚焦微信红包腐败。由此可见,微信红包腐败已成长不了的“兔子尾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建设是永恒的课题,要标本兼治,经常抓、见常态,深入抓、见实效,持久抓,见长效”。遏制“微信红包”的蔓延之势,一是要有狠劲。既立规矩、又出拳头,抓住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在查摆问题上“动真格”,在整改动作上“实打实”,以对违纪者的严厉查处形成强烈的震慑;二是要有韧劲。“紧箍咒”常念、廉政警钟长打,一个节点一个节点狠抓、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以建制度、抓监管来管好“长远”。 “高飞之鸟,亡于贪食;深潭之鱼,死于香饵”。一两个微信红包看似不起眼,似乎也没有多大的危害,但累积起来却也足以让某些人跌入深渊。因此,党员干部务必要虑于微、防于小、慎于细,始终守好廉洁自律的底线,自觉摒弃侥幸之心、主动对微信红包说“不”, 警惕“微信红包”背后的腐败风险,切实防范“温水煮青蛙”的悲剧上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