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美元的利润看中国和印度的真正差距
时间:2010-10-10 12:07来源:半壁江原创文学网 作者:华禹 点击:
次
近日有条新闻,说某些深圳手机出口商的单机利润只有一美元。于是,大家的心目中可能就会出现一个所谓的血汗工厂的图景。这个手机的元件进口到中国的成本高达99美元,中国人民累死累活,辛苦忙碌半天,留下了大量的污染,浪费了大量的资源,最后只从中获取1美
近日有条新闻,说某些深圳手机出口商的单机利润只有一美元。于是,大家的心目中可能就会出现一个所谓的血汗工厂的图景。这个手机的元件进口到中国的成本高达99美元,中国人民累死累活,辛苦忙碌半天,留下了大量的污染,浪费了大量的资源,最后只从中获取1美元。美国人笑呵呵的拿走了99美元。但是,如果我们了解“利润”和“增加值”是两个不同概念,就能明白这个图景具有极大的误导性。下面给出一些分析。
我们假设这个手机厂老板最终从商手里拿到的是600元,可利润只有六元,那么成本一定高达594元。那就进一步分析一下这个成本到达是什么?有些人说这是外国的“核心的”“高端的”“先进的”电子元件,不否认手机确实需要一些核心元部件,但它们绝不可能占到总成本的99%,实际上最高一般也不过总成本的三到四成,我们姑且假定为一半,即300元付给了元件商,还有294元呢?这就是所谓的一般成本,老板需要付给工人工资若干元,需要付房租若干元,需要付电费若干元,需要付税收若干元,需要付代理商佣金若干元,需要付物流费用若干元,需要付配件商若干元……这才是构成手机成本的最大部分。
我们进一步追溯下去,这几百元的成本是不是平白无故消失了呢?很明显不是,它只代表人民币从一些人手中转移到另一些人手中。而双方都是中国人。配件商要提供配件,毫无疑问又需要自己的人工管理房租水电物流仓储等等;供电局要供电,就需要电网建设,电站建设,乃至于煤矿开采;物流公司要提供有保证的物流,就需要车辆,需要司机,需要付费给高速路;那么下一步的,还需要筑路,需要钢筋水泥,需要……由此可以看到,表面上只是一美元,骨子里需要的是一整个国家的原材料工业,能源工业,基础设施,物流网络,配套产业,市场体系的强有力支持。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原材料工业,能源工业,基础设施,物流网络,配套产业,市场体系组合而成的庞大系统,到底有什么意呢???意义是什么,说不上来,我只想说,所有的工业化发达国家,都有这些,而如印度,黑非洲,越南,加勒比海国家群,孟加拉国等等等等都没有这些。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虽然有比中国更廉价的劳动力,却没有变成一个出口大国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说过了中国,再回头看印度。印度拥有一小群的所谓高端产业及高端人群。他们在办公室里编写软件,说英语,受过高等教育,过西式生活。但这个产业是几乎完全不需要配套支持的,换句话说,就如同漂浮于一片蛮荒之上的一个华丽空中楼阁。在这个少数高端的另一面,是一大群赤贫的没有工作的按类原始状态生存的庞大农业人口。他们生活在甘地所倡导的“印度式的农村”里,粮食单产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工业是手工状态,文盲率远高于中国,新生儿死亡率是中国的三倍,寿命比中国低十岁。从纯物理指标衡量,印度和中国的差距甚至大于中国和美国的差距。最重要的,印度的农村和少数高端产业及高端人群是隔离的,如同毫不相干的两个世界。印度的农民无法去软件公司打工,也没法当司机靠拉软件谋生,也无法做软件配套的小生意。而中国,从最低端到最高端,是整个的融为一体,很多未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民,从打工开始,逐步变成中层技术人员,或者销售人员,然后自己创业。还有企业,从小代理商做起,现在的国际专利申请量已经上升到全球第二(比印度全国所有企业加起来还多一倍),年销售额高达数百亿美元。而且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养活了世界上最大的电信公司,电力公司,石油公司……
至少从理智的有学识的印度精英看来,中国的确有太多值得印度羡慕的地方,那么又是什么因素阻止了印度成为中国呢?很多人是说是种族因素,民族性格因素,气候因素等等。我想说,这种归因是最偷懒省事的,又是最可能肤浅而误导性的。人的本性的差异其实是极小的,只是在不同的环境,尤其是制度环境中,会做出不同的反应而已。
我们假设一下,当初这种低端的工厂进入印度时,它的选票制度和议会制度,会对此做出何等的响应?我想,一定会有那么一些义愤填膺的政治家,向人民发表演讲,控诉出口工业的罪恶,“它是低端的,罪恶的,掠夺的,殖民的,…………污染环境,夺走资源……买办,卖国贼,新殖民主义……”,这些话语一定能够激起很多穷人的强烈响应。人们使劲的鼓掌,眼里噙着泪花,高喊口号,从心底里感到高兴。人们说,这才是真正有良知的人,而不是只会歌功颂德的人。而作为他的政敌,只会摆弄一些人民看不懂的复杂公式及图表,讲解他的那套比较优势理论,“产业链……规模效应……基础设施的重要性……集群效应……”,可是人民厌恶这种拿腔作调,认为这是权贵专家在糊弄人民,愤怒的把他赶下台去……最终人民获得了胜利。任何可能让人们心里不爽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都被赶走了。国家只批准绝对绿色的先进的高端的企业。可是事实上,既符合这个标准又要照顾到印度过分落后的事实,这样的产业太难找了。我要说的是,印度人毕竟还是不容易的。他们最终还是找到了这样一个产业----软件业。可是软件业的规模太小了,印度累死累活也只做到数百亿美元的出口额。之所以一定要出口,是因为印度国内对软件这种高级玩意几乎没有任何需求。这数百亿美元,最多只能养活几千万人。剩下的十亿人,只能继续在赤贫里摸索。印度人并非对穷人不好,印度有德雷莎修女,有穷人的经济学家,有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他们都在努力的设法对穷人好一点。可是他们的努力,最终只是使穷人们体面的死去(加尔各答的德雷莎每天为流浪汉收尸做祷告),或者养一条奶牛,每天能喝杯牛奶(印度有个“牛奶洪流计划”,让每个印度人有奶喝)。
当然,印度毕竟还是比黑非洲国家强,他们还是找到了软件业这条路子。那么他们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是不是一样可以变得很强大呢???客观的说,软件确实带来了印度一些相关行业,如咨询业,法律,金融,培训业等等。但印度的所有软件是完全依附于发达国家的,和自己本国的需求无关。与之对照,中国虽然没有刻意发展软件业,可是软件年销售额已经超过印度。因为中国国内庞大的制造业,产生了自己的内在需求。而且照这样发展下去,中国的软件业做到世界第一,也不是不可期望的。如果把一整个经济体系,比作一个花篮,那么中国一眼看到了其中最重要的也是不起眼的几个骨架,先把这个骨架编织起来,那么附会于其上的其他成分,会出于市场的内在动力自发的产生出来。而印度,只看到花篮上最美丽的那朵小花,他拿着这朵与篮本身毫无关系的一朵花,希望有天可以凭空的变出一个花篮来。这就是中国和印度的区别,我想。
博主认同此观点,一台手机终端成本300元,就算终端集成厂家赚10元,其他上游环节还是可以赚的,如贴片组装,物流,上游配件,物料加工等等,起码100多元是中国贡献的。只是分散到各个环节而已。从国家层面看,一台300元的手机,一半的价值是国人贡献的。
(责任编辑:admin)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