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逼婚:恨姐不出嫁,剩女被亲弟打断肋骨
时间:2012-04-19 20:22来源:半壁江中文网 作者:心悦白云 点击:
次
见姐姐对母亲这么大嗓门,小明心里很是恼火:“你年纪这么大了,早该找户人家嫁了。”说着说着就打了小菲几个巴掌,还往小菲身上打了十几拳。家人们好不容易才把小明给劝住,这时,小菲已经倒在地上,脸上显出很痛苦的神色。小菲到医院检查后,发现自己左侧三
嘉兴桐乡人小菲今年已经35岁了,算是个“剩女”。小菲一直没有嫁出去。这可急坏了小菲的老母亲,每次小菲回家,母亲就会念叨她的终身大事。
母亲的关心对于小菲来说却像是唐僧的“紧箍咒”,一气之下,小菲自己租房子搬出去住了。
今年大年初八,母亲很是想念小菲,于是她带着小菲的弟弟小明和其他几个家人专程赶到小菲的租房劝她回家吃饭。
家人们都劝小菲,说希望她早日出嫁也是为她好,并没有逼她离开家的意思。这可踩了小菲的雷区,小菲没给家人们好脸色看:“你们别再逼我了!妈妈你就这么希望我走吗?”
见姐姐对母亲这么大嗓门,小明心里很是恼火:“你年纪这么大了,早该找户人家嫁了。”说着说着就打了小菲几个巴掌,还往小菲身上打了十几拳。家人们好不容易才把小明给劝住,这时,小菲已经倒在地上,脸上显出很痛苦的神色。小菲到医院检查后,发现自己左侧三根肋骨骨折,肺上也有些伤。她生气之余,多是对亲人的不信任和对亲情的失望,于是她坚持要追究小明的刑事责任。前天,桐乡市人民检察院以涉嫌故意伤害罪对小明批准逮捕。
我认为不论选择独身和结婚都是公民的一项权力,他人无权干涉,没有哪项法律规定女人不可以或不能选择独身,独身并不妨碍他人、危害社会,为何象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凭什么独身就是另类,有问题?国人为何容得下苍井空、失足妇女……就容不下剩女?美国独身女人多的不计其数,也没哪个去指责她们,说她们变态,再说社会上出现了那么多的剩女,仅凭上海的一项调查显示:上海在2009年就有5000万剩女,难道说这么多剩女都有问题?这再次验证了我的那句话:我们的很多痛、很多苦、很多的烦恼,人与人之间的很多矛盾都是因为愚昧无知、思想偏狭、见识面狭窄造成的。
我对文中的妈妈,特别是亲弟弟的行为感到非常愤慨,成为剩女本就是种悲哀,没有哪个女人不想找一个心爱的男人结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俗话说:男子无妇财无主,女子无夫身无主,潘美辰在《我想有个家》中就唱到: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我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谁不会想要家/可是就有人没有它/脸上流着眼泪只能自己轻轻擦/我好羡慕他/受伤后可以回家/而我只能孤单地孤单地寻找我的家……但是与其有一个错误的婚姻,还不如独身,况且中国毕竟不是美国,成为剩女还可能或多或少会受到世俗歧视和他人冷眼,这些对剩女都是第二次伤害,为何亲人们还雪上加霜呢?诚然小菲的母亲和弟弟更多的都是出于对女儿(姐姐)的关心和爱护,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的亲人们总是拿着“关心”、“爱护”的幌子伤害着对方却不自知,却说自已无辜。要知道我们可能不惧风霜雪剑,却不堪来自亲人的一次伤害。记得美国一妇女在女儿遭到强暴后温柔地抚摸着女儿,不断安慰她“你永远都是妈妈心中的好女孩”,并拉着她去医院做人流,可中国的父母在孩子遇到挫折、失败、不幸时多半是怎样呢?不是辱骂就是怒斥、挖苦、讽刺等,难怪网上有“80后父母皆祸害”,他们常常把“伤害”当作“关爱”,分不清神马是伤害,什么是关爱?我觉得我们的社会和亲人给予他人更多的应是关爱,而不是一味地指责,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们社会及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矛盾。
记得前段时间看到一新闻报道《中国式逼婚》:自由恋爱’是现今恋爱的准则,曾经的‘买办婚姻’早该成为过去式,不幸的是,许多家长对年轻一代演绎了“中国式逼婚”。特别是逢年过节,这种现象更是随处可见。为躲过“逼婚”炮弹,有些人不惜与父母反目成仇。
有人调侃说,在中国人的观念里,不结婚等于“变态”,结了婚不生小孩被视为“现行反革命”,于是,逢年过节就成了审判这些所谓“变态”和“反革命”的法定日,尤其是剩男剩女,更是重点讨伐对象,种种无奈和心酸汇成一句话——“中国式逼婚”猛于虎。
一个人的婚事成了全家的关注,千百万个家庭的关注汇聚起来就演变成社会话题。正式场合、非正式场合、酒桌上、火车上、坐着、站着、闲聊着,绕来绕去就绕到了婚姻话题,这就是典型的中国特色,让人防不胜防,单身男女稍不小心就“中枪”,成了全场扫射的靶子,老虎还有打盹的时候,“中国式逼婚”则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又岂止是“猛于虎”。
时间一长,再厚的脸皮也招架不住,再淡定的心也糟乱了。有些人从大学到现在,不是在恋爱,就是在失恋,怎奈就是没修成正果,也或许前几年还超级淡定,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爱情论调就是“宁缺毋滥”,眼看着要跨入“三十”门槛,父母亲戚全急,加大攻势,纷纷干起“拉郎(女)配”营生,为此剩男女又自嘲说现在不是在相亲就是走在相亲的路上,彻底没了锐气,还什么“宁缺毋滥”。
被“逼”之下匆匆结婚,两个人面没见过几次,性格尚未摸透,这样的婚姻幸福指数有多高有待商榷。父母逼婚的目无非是想让儿女早日成家,好好过日子,但逼婚背后则是闪婚附带着闪离。既然如此,做父母的不妨给儿女们一点空间和时间,不要施加太大压力,婚姻毕竟是两个人的事,父母也好,亲戚朋友也好,可旁敲侧击,可添油助力,但切不可“逼力太甚”。在此我发上来给予剩女父母们一些警示。
(责任编辑:冷得像风)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