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影视巨头邵逸夫在港去世,享年107岁。想必中国人大多看过他旗下影视公司与电台出品的港产片、港剧与影视节目吧?不过,他的百年传奇人生绝对比港剧都精彩。当然,作为一名亲手培养出那么多明星的娱乐界大佬,他坦承自己喜欢约女明星,“风流但不下流”,且传言他与子女关系情淡缘薄,不相往来已二十余年……凡此种种,坊间关于他的传说与故事自然多不胜数。
由于在几所大学里看到过“逸夫楼”,也知道他是一名关心教育的慈善家,我发了一条微博聊表纪念。没想到的是,不一会,微博评论里竟然有那么多人说自己就读的某某中学、某某大学也有邵先生捐赠的教学楼或图书馆。大家同声对这位老人表达纪念与敬意。
这就很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了!在我的记忆中,“富人”过世,且不说还出身娱乐界又多有风言风语,哪里得到过这么多赞誉与尊重?更何况,在普通网友眼中,只要是“富人”——包括那些到内地同官员们打得火热的港商,几个不是有原罪?几个能够像邵先生这样被人尊重?
当然,也有个别网友挑刺,说他有那么多钱,不用来照顾香港穷人,不捐给中国农民,却都给学校盖楼,建成纪念碑似的钢筋水泥,就是为了沽名钓誉、名垂——不是千古,而是同这些教学楼一样久远。少数网友因此也对邵老表示了鄙视。
我大不以为然!据报道,邵逸夫多年来捐助的款项数以百亿计,为内地、香港两地建设教育、医疗设施等。截止2012年,邵逸夫共捐赠内地教育47.5亿港币,捐建项目总数超6000个。
6000个!如果在中国地图上标记一下,恐怕会在大半个中国都能找到老人家的捐赠,在对教育的内容不能起到影响作用(例如送教科书或者派老师亲自辅导、教育、启蒙学生)的情况下,改善教育机构硬件,是“授之以渔”,强过给穷人钱财的“ 授人以鱼”。相比有地方政府要斥资380亿重建辉煌的阿房宫,47.5亿也许不算什么,但想一下多少学子因此得益?
至于说老人家沽名钓誉想得到他人尊重,请问,谁不想得到他人尊重?普通人尚且如此,何况富人?想得到尊重,甚至留下万世功名,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问题是,你靠什么方式方法去争取大众对你的尊重?
首先我要强调的是,富人本应该得到人们的尊重。他们大多数是靠自己的智慧与劳动成为中国最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他们创造个人财富的同时,也为国家纳税还解决大众就业。至于他们个人的合法财富,该怎么花完全是他们个人的事。例如,中国的富人陈光标也想得到大家的尊重,经常拿现金砸人,像散财童子一样,最近还听说去美国收购《纽约时报》了。虽然引起了一些争议,但我认为他只要不犯法,怎么花钱是他的事,怎么做慈善也是他的事。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目前普遍存在“仇富”现象。我们也要认识到,其中很多人对富人的厌恶,不是没有理由的。例如,大陆一些地方的暴发户喜欢包养学生妹,而不是像邵逸夫一样专门“包养”学生楼。按说,如果女大学生成年了,也轮不到我们说三道四。
可问题在于,中国的富翁不但包养学生妹,更可恶的是他们花费大把金钱“包养”政府官员,出钱为他们买官,用钱把政府官员变成两年前习副主席(当时职务)所说的“家奴”。他们进行权钱交易,最终为他们恶行买单的是中国老百姓,他们败坏的是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
新一代领导人上台后誓言打破利益集团的垄断与利益藩篱,这类人就是目标之一。君不见,每一位倒台的贪官污吏身边都围绕着好几个富人?一个国家这样的富人多了,你让民众如何尊重得起来?
其次,大多富人原本是靠自己的本事致富,少数富人是靠官商勾结甚至不法行为,但致富后都有心向善,肩负更多的社会责任,值得鼓励甚至尊重。可中国的情况是,一些先富起来的人,总是或多或少主动把自己变成维护一切邪恶体系与规章的扞卫者。即便一些靠自己的本事发财的,也愚蠢地认为目前一切以不变为好。好像普通民众要求的任何一项变革都会损害他们的利益、分了他们的家产似的。久而久之,他们虽然也遭受不平等待遇,却俨然成了利益集团代言人与编外维护者,主动站在了大多数民众的对立面。其实,即便那些依靠不公平、不公正的体系赚了钱的,从长远来说,公平、公正的制度,对富人和穷人,都一样值得大家去争取。
最后说说捐献与慈善。富人能够避免上面说的官商勾结、维护邪恶之外,最快得到人们尊重的方法就是无偿捐赠、做慈善。对西方人来说,这个并不难,这源于他们的世界观与宗教情怀。虽说“富人进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有些极端,但财富“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却是中国人都熟知的。在不影响自己的事业与家族后代发展的情况下,如果能够量力而为,对需要的人伸出援手,虽然说“财富不能带进天堂”,你却能以一己之力,把“天堂”带给了许许多多的人,善莫大焉,何乐而不为?
邵逸夫先生以一己之力让那么多学子能够置身于豪华的教学楼与图书馆,怎么样都值得尊重。我想,明天,在中国大陆6000所教育场所外面,也许会有一些素不相识的学子自愿去献上一朵鲜花吧?!
(责任编辑: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