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我对朱以撒先生的一点印象

时间:2010-11-04 18:29来源:半壁江原创文学网 作者:柴建国 点击:
恂如在他博客中发表的博文《我们与朱以撒先生》,是一篇感情真挚的文章。恂如是一个重感情、很谦虚的人,以撒先生也是个谦虚的人,两个谦虚的人即使只有一次见面的机会,也能碰撞出感情的火花。林则徐有一副对联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恂

  恂如在他博客中发表的博文《我们与朱以撒先生》,是一篇感情真挚的文章。恂如是一个重感情、很谦虚的人,以撒先生也是个谦虚的人,两个谦虚的人即使只有一次见面的机会,也能碰撞出感情的火花。林则徐有一副对联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恂如对以撒先生那样的心仪和“崇拜”,从恂如的文章里,我似乎读出这样的味儿来了。
  
  我和朱以撒先生见面不多,也只有两次。他小我6岁,但长相很年轻,好像比我年轻十几岁似的,大概是南方人会保养的缘故吧。第一次见面是1990年元月,我和习一、天元兄从厦门参加一个书法活动回来,在福州逗留,顺便去拜访了他。他好像是刚迁新居,家虽不大,但布置得很优雅。他的儿子还很小,大概只有三四岁吧,调皮可爱,和我们侃个没完,一点儿也不显得陌生,好像我们是他家的常客似的。言谈间,我对以撒的印象是这个人很谦和,全没有一班南方人那么心高气傲,目中无人。临告别时我们照了个相,他尊我为“老前辈”,一定要我坐在中间,他坐在一侧,这一个小小的举动亦可见出他的谦虚来。
  
  第二次见面是他来临汾,就是恂如说的那一次参加壶口笔会。我去宾馆去看他,他的房间里总去索字的人,我们没有说几句话,我也就告辞了。
  
  使我没想到的是,他离开临汾后竟给我来了一封信,我全文抄在下面:
  
  建国先生大鉴:
  
  你好!
  
  此次到临汾,因时间紧,又备受包围写字,没能抽出时间与先生长谈,不胜抱憾。
  
  临汾过后我往大同,再往太原,受到殷宪及赵望进、田树苌等同道的热情接待,并由李晓林女士陪同游览了几处古迹。他们谈起你的为人都十分赞许,认为你是可交之人,也是实在的作学问之人。惜两相忙碌,失之交臂。
  
  期待有机会再见面。并祝
  
  大安!
  
  朱以撒6.14
  
  这封信说明,在这之前我们虽然见过两次面,但他对我却很少了解。大概是大同、太原的朋友们在他面前大事鼓吹,才认为我是“可交之人,也是实在的作学问之人”的吧?说我是“可交之人”,不假;但说我是“实在之作学问之人”,则不敢当。我在一首打油诗中说过:“老柴书法有个啥?名气反比本事大。人称书家君莫信,都是朋友瞎吹话。”这才是我对自己的正确的定位。
  
  后来我们就再没见过面。2001年马温才君编《卫俊秀书法一百跋》,我就想到也请以撒先生写一个跋。温才君向全国各地100多位书法家发出了邀请函,很快就收到了他们的回函,他们的跋语都写出他们对卫先生人格的敬重、书法的赞美。唯独以撒先生的跋是这样写的:
  
  “众人盛赞卫氏书法,然再三观之,心存疑虑。故不敢附和。壬午暮春,以撒。”
  
  温才君收到以撒先生的回函后大惑不解,认为在书法界颇有些知名度的朱以撒先生怎么会这样评价卫先生的书法呢?并提出,是不是书中不要上他的题跋了呢?我说,既然以撒先生寄来了,就要上,不管人家写的是什么。要允许人家有“疑虑”,允许人家对卫先生的书法有不同的看法。即使100多位中只有他一个人发表了不同的意见,也要印到书中。最后温才君听从了我的意见。
  
  从这一件事中也可见出以撒先生的虚心来。心有“疑虑”,则不盲目从众。这本是一种应该提倡的严谨的治学精神。书法艺术在其发展中呈现着很强的多元性。正因为这种多元性,书法才能成为源远流长、有着极强的生命力的艺术样式。每个人在自己的学习和研究中接受的文化信息不同,艺术观不同,就会对同一种书法现象,同一件作品产生不同的价值评判标准。这应该是很正常的现象,不足为怪。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大家会走到一起来的,也未可知。
  
  读到恂如的博文,我于是忆起我和以撒先生的一点交往,写下这篇日志。以撒先生在给我的信中说:“期待有机会再见面”,但迄今也没见过面,都是因为“两相忙碌”。不知道以后会见面不?我希望有那一天。
  
  恂如:
  
  先生的此篇博文由我的博文而引发,不禁深感荣幸。先生于卫老书法颇为推崇,但却又极为理性。我十分赞同和欣赏先生博文倒数第二段对朱以撒先生评卫老书法“心存疑虑”的解析,更对“允许人家对卫先生的书法有不同的看法”的观点感到钦佩。事实上,对艺术作品的评判虽有其共通的、基本的标尺,但正如先生所言,“每个人在自己的学习和研究中接受的文化信息不同,艺术观不同,就会对同一种书法现象,同一件作品产生不同的价值评判标准”,并认为“这应该是很正常的现象,不足为怪。”这一认识既实事求是,又体现了先生宽广的学术胸怀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朱先生表示对卫老书法“心存疑虑”——我们姑且不论其评判与感觉的正确与否(因为尚需历史检验)——但就他十分坦诚和真实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没有敷衍与附和,就足以展示先生独特的人格魅力。这才是真正的学人,真正的君子,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注:这是我2007-05-1323:36在柴建国先生博文后的留言)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看见:精选阿来散文作品40篇

作者:阿来

全书再次真实地记录了作家成名后新的生活体验和思想轨迹。文字清新、朴素,充满了抒情的气质。读阿来的小说,就像在听…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