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唯有读书高”的信仰让曾国藩成就凡人所不能之成就

时间:2012-07-27 20:38来源: 作者:海之履 点击:
人生下来时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环境的差异往往导致有的人成为天才或者人才,有的人变成了一般人甚至是蠢材。曾国藩祖、父两代对“唯有读书高”的信仰,对科举功名心之急切,都潜移默化于曾国藩年轻的心灵上,不仅成为他当时发愤读书的精神动力、而且成为他后来

  曾国藩语录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以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人人都知读书好,宋真宗赵恒的《劝学诗》曰:“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无车毋须恨,书中有马多如簇。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通过读书博取功名,有了功名就有了一切。可读书科举是无数场财力、体力和智力的综合实力竞赛,有经济能力还得家里有块会读书的好材料。湘乡白杨坪偌大一个地方却难觅到一个秀才。官家子弟多骄奢,颐指气使,不肯实干;富家子弟多淫逸,耽于享乐,难于振作;农家子弟常狭隘,见难即退,罕见实效;耕读之家的子弟既懂生活之艰辛,又有锐意向上的智慧和勇气,他们往往更有志向。但志向往往不是与生俱来的,尤其是正确的、积极的志向,不仅需要外界的引导,还需要有个人的顿悟。
  
  曾国藩立志通过读书,摆脱家族的固有职业,挤入上流社会的这种想法,是在曾家这种勤劳质朴、积极向上的耕读环境中陶冶、培养和萌发起来的。曾国藩父祖两辈人决意让子弟读书做官的情结,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人生走向,几乎决定了他前三十年的人生志向和道路。
  
  曾国藩十分仰慕祖父,认为其祖父雄韬伟略,是非常之才,只可惜没有机遇让他一展抱负,遂致默默地终老山林,自然时时处处以祖父为榜样。曾星冈虽不懂得国有倔臣不亡国的道理,却懂得家有倔子不败家的第一章出世篇:穷且益坚,不坠青云志故训,常教导孙儿:“男儿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必须有倔强之气。”“倔强之气”就是湖南人的个性“霸得蛮”,为了达到目的,豁出去拼死命干,不达目的不罢休。读书做人若“霸不得蛮”将会徒费光阴,一事无成。曾星冈严格要求子孙家人,努力实行八件事:早、扫、考、书、蔬、鱼、猪、宝,即读书、种菜、养鱼、喂猪、早起、扫屋、祭祖、睦邻。同时要疏远五种人:看风水的、算命的、医生、和尚、巫道。这疏远的五种人属于下九流,避免与他们接触,自然是希望子孙们免受其影响,沦为下流。后来,曾国藩常以此言与子弟共勉,还将祖父治家的方法顺序调整,将“书”置于首位,总结为“八字诀”: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并将此传之后世。这说明“书”在曾国藩人生之中的重要性。曾家对功名追求的急切坚韧,成为了曾国藩当时发奋苦学的动力。
  
  曾国藩选择读书做官的志向,父亲曾麟书的引导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号竹亭,自知才智平庸,无望跻身仕途,又常在稠人广坐时被父亲责罚,自觉得憋屈难受,却只能隐忍不发,暗地里却更加发愤,将光大门庭的希望寄托在儿子们身上。曾麟书共育五子:曾国藩、曾国潢、曾国华、曾国荃、曾国葆,但曾国藩比弟弟们年长不少,父亲大多数时间以他一个人为教授对象。曾麟书亲自执教儿子,言传身教,一丝不苟,有时几近苛刻,急切之心情可见一斑。曾国藩的母亲江氏却生性乐观,常笑语劝解:我们家子女多,一人读书,一人耕作,一人经商,内有我,外有儿子,你还担心什么贫困!但曾麟书却极不赞成,认为耕作、经商会误了儿子们的前程,唯有读书当官一途,无需受穷困之苦,还可受人敬仰。
  
  曾麟书很重视启蒙教育,因为这是培养兴趣和自信的关键一步。曾麟书知道自己读书天分有限,但他善于运用那个时代所有私塾通行的呆办法,以熟记硬背为手段,以博取功名为宗旨。但笨办法、呆办法往往就是好办法。据曾国藩回忆道:曾麟书每天从早到晚不停地督促,不论睡在床上,还是走在路上,他都要考一考儿子的功课,今天考昨天的功课,反复如此,一定要其子把书背得滚瓜烂熟,他才满意。也许这个办法实在呆笨,曾麟书还带着些许自嘲对曾国藩说:正因为我钝拙,所以训告你们愚钝者时才不以为烦苦。这其实就是一个磨练人意志的过程。
  
  曾麟书的读书方法虽笨,但也不乏远见卓识,如他强调读书贵在专一,心有旁骛,则学业不精;作文宜避开愁苦字句,多用吉祥语,使人一见便有“和平畅快,令人可爱”的情感;幼儿教学从诗论入门,心必粗,从八股入门,心乃细,强调八股文字,是朝廷不变之法;教和读不可求速效,循循善诱,教之有常,自然有效,有心向学,业必成……这些道理和方法,在曾国藩幼小的心灵里开启了智慧的殿堂,培养了读书的情趣,为他铺垫了通往智山慧海的人生大道。后来,曾国藩给曾纪泽的信中反复强调,这是祖父的训告,千万谨记!
  
  父祖两辈开启了曾国藩的智慧之门,也引领了他人生成功道路的第一步。自六岁入蒙,二十三岁就成了有功名的秀才,圆了一个祖父半辈子的梦。乡试一举得中,快马加鞭,第三次会试便入了翰林,那年他正好二十八岁,可以说是少年科第,从此可以平步青云,前程无量。通过科举,他从穷乡僻壤到了政治中心——北京。在北京,他立志做个好官,几次上折针砭时弊,赢得了十年七迁,并最终当上汉官之首——武英殿大学士,一等勇毅侯;生逢乱世,他立志力挽狂澜于既倒,坚忍建湘军,血拼抗洪、杨,力战十多年,终于戡平宇内;他立志进德修业,“不为圣贤,便为禽兽”,存诚自养,终于自拔于流俗,成为“千古道德楷模”;他立志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富子穷养,子弟大多成绩卓越。几十年后,曾国藩向莲池书院学生们传授成功之道,依然高调举起立志学问的旗帜,强调“以立志为本”,“志之所向,金石为开”,何愁不入圣人之道?坚忍立志,宁折不弯,一往直前,这正是曾国藩“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事业的根基所在,也是草根一族走向成功的一个典型范例。
  
  人生下来时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环境的差异往往导致有的人成为天才或者人才,有的人变成了一般人甚至是蠢材。曾国藩祖、父两代对“唯有读书高”的信仰,对科举功名心之急切,都潜移默化于曾国藩年轻的心灵上,不仅成为他当时发愤读书的精神动力、而且成为他后来在领军从政、追逐名位过程中坚忍和顽强意志的精神源泉。曾国藩的奋斗历程从幼年时就已经悄悄开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80天环游世界:惊心动魄的冒险故事

作者:儒勒•凡尔纳

  《80天环游地球》是凡尔纳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笔调生动活泼,富有幽默感。小说叙述了英国人福克先生因和朋友打赌…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