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汪藻:一枝笔传世中华文章

时间:2010-06-11 22:47来源:半壁江原创文学网 作者:吴亚卿 点击:
我们都知道北宋时苏东坡才华出众,治国不行文学极高的皇帝都刮目相看。你知道吗?江西德兴的汪藻也和苏东坡一样,徽宗、高宗两代皇帝都极其赏识他的文才。可以说苏东坡是北宋文魁,汪藻是南宋文雄。今天,我们就给大家说说汪藻的故事。 汪藻的家乡今属江西省

  我们都知道北宋时苏东坡才华出众,治国不行文学极高的皇帝都刮目相看。你知道吗?江西德兴的汪藻也和苏东坡一样,徽宗、高宗两代皇帝都极其赏识他的文才。可以说苏东坡是北宋文魁,汪藻是南宋文雄。今天,我们就给大家说说汪藻的故事。
  
  汪藻的家乡今属江西省德兴市海口乡,他家面对的大茅山,就像一个睡美人,门前的一条小河叫浮溪河,浮溪河虽小,却因孕育了一代文雄汪藻,被徽宗皇帝赐名为龙溪,溪孕人杰、人显溪魂,汪藻和浮溪一起从大山中飞出,登上了国家政坛、文坛。
  
  汪藻的父亲就是进士出身,做过几任小官,公元公元1079年汪藻出世时,他父亲就已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回家种田,家境不很宽裕。但汪藻有好学、自强、傲权贵的家风,就像浮溪河一样。浮溪河虽小,但它不同于一般江河自西东流,而是从南向北,独辟蹊径,怀着汇江河、渡苍海的大志。
  
  今天当地人还传说一个神话,汪藻是文曲星下凡,在抓周时,桌上什么东西他都不要,桌边一老先生手上的书,他一眼看中,一把抓住不放。他父亲十分高兴,和老先生一起琢磨了很久,最后给他取名藻,字彦章,就含有做文章魁首的意思。
  
  汪藻果然没负父亲和族人的期望,读起书来村里没有一个小孩能和他比的,老师也教的江郎才尽。过去一般人家能读上几年私塾都不容易,他却早早地考进了最高学府,成了太学生。可以说他是德兴第一个清华、北大生。当时,震动了全县,家长都以汪藻激励孩子。
  
  成绩优异的太学生汪藻一路前奔,24岁就考中了进士,这么年轻就轻取进士功名,又是轰动一时,再加上汪藻和他的侄子同登进士榜,一门两进士,可谓是几家能求啊。要知道,有多少人考到白头还未中举,范进50岁中举都兴奋地疯啦。汪藻的才名从此走出德兴、走出江西,在全国打响,走进了徽宗皇帝的视线。
  
  古时是以文才取士用人的,当是时徽宗皇帝一时兴起,亲自开诗会考核官员的文才,巧的是汪藻和邻县务源的胡伸文章最好。徽宗皇帝当场高兴地说:“江左二宝,胡伸、汪藻。金鸾殿上,顿时一片喝彩声。
  
  汪藻为官30年,历徽宗、钦宗、高宗三朝,官拜显谟阁大学士、左大中大夫,封新安郡侯、德兴开国男,可谓是功名显赫。
  
  汪藻文采出众,是有名的“大手笔”。皇帝的诏书都交给汪藻来写,徽宗皇帝奇其文才,问起汪藻家的山水地形,觉得小小浮溪没有奇特之处,造就不了这样的奇才,浮溪当为龙溪,从此浮溪享受最高待遇登龙榜,许多大江、大河都称羡不已。
  
  汪藻好学并取所长,他吸纳融合苏东坡、王安石的风格、特点,所作的四六文即自然流畅、气机灵动,又对仗工整、制作得体,兼具北宋四六两派的优点,广集大成,达到了宋代四六文最高水平。宋人及后人对汪藻都给予极高评价,当时公认汪藻是南宋词臣之冠。近代著名学者陈寅恪先生认为“就吾国数千年文学史言之,骈俪之文以六朝及赵宋一代为最佳。陈寅恪先生说:“若就赵宋四六文之文言之,当以汪彦章之《代皇太后告天下手书》为第一。
  
  汪藻的《浮溪集》60卷在当时就流行于全国,传颂一时,后来可惜没有全部流传下来,收进《永乐大典》只有36卷,清乾隆朝时,编《四库全书》也只能从《永乐大典》中收录。浮溪因汪藻汇入中华灿烂文海,汪藻因浮溪名登中华文榜。
  
  清清浮溪水傲然向北流,我自清白身不肯沾污浊。汪藻就像浮溪一样,他的文章诗词也如其人,清俊中见急荡,愤激中显风趣。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
  
  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
  
  君知否?
  
  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
  
  这是汪藻的代表作,收入在《宋词三百首》和《词林观止》中。词的上片,词人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清丽、静美的“霜天月夜图”。下片则笔锋陡转,以“乱鸦”比喻骂奸贼,一抒激愤胸怀。当时有人问汪藻,“乱鸦”何指,他不畏不惧,直面众人说,“乱鸦”就是指奸相秦桧。当时就有人连夜告诉秦桧,秦桧大怒,汪藻被流放千里,直至客死他乡。
  
  这可是汪藻第二次被逐出朝廷,在他刚入仕途之初,就展示出他不与奸臣同污合流的浩然正气。徽宗时,汪藻有一位叫王黼的太学同学,他俩太学同住一个寝室,十分要好,又同年高中进士,同朝做官,可以说是同学、同年、同事“三同”铁哥们。可是就是这样的铁哥们也最终反目成仇。这是为什么呢?汪藻这位铁哥们王黼当官后,投靠当时的奸相蔡京,为虎作伥。汪藻很是不耻于奸人为友为伍,他见面就戏称王黼为“花木瓜”,当众羞辱,并每每与奸臣们抗争。宣和初,王黼代蔡京执政后,马上就将汪藻逐出朝廷,八年得不到重用,直至钦宗时汪藻才重获启用。一被启用汪藻就立即冒死上书弹劾蔡京等奸臣,最终将蔡京等奸臣铲除。
  
  汪藻就是这样疾恶如仇,以国家、社稷为重,不顾个人功名利禄乃至身家性命,顽强不屈地和权奸作斗争。
  
  汪藻身处太平之世转向国家危难之时,是北宋灭亡、南宋建立这个特殊时期的见证人。这一时期的资料对后世研究宋史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汪藻在史学方面又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徽宗时他就担任九域图书局编修官,亲自参与图志编修。尤其是南宋绍兴二年,汪藻虽然在湖州做地方官,但他看到朝廷已有二十多年没有日志,心中十分着急。他急切上书自告奋勇奏请主持修史工作,可没想到编修工作刚启动,却因一个事件被弹劾停官。但他依然不放弃修史工作,因当时无人担得起主持编修重任,朝廷允许他戴罪工作。虽然蒙受冤屈,但汪藻以太史公司马迁为榜样,行万里路,破万卷书,秉笔直书写春秋。当时,各地屡经战火,采集资料相当不容易,汪藻和同僚们一起不辞辛苦、不畏艰险四处调查、抢救文献资料。终于完成了《政事记录》编撰工作。再次赢得高宗的赏识。
  
  汪藻的笔为抗金英雄、历史功臣讴歌,他真实记述宁死不屈的抗金名将郭永和卓有政声的德兴籍名臣张根等人的生平业绩。汪藻的笔为百姓呐喊,他在抚州任职时,先后接到四次限期打造战船的命令。他考虑到事情催得紧、财力也负担不起,没有照样往下压,而是亲自下基层调查,他发现各级官员为保乌纱帽,造船、买箭杆、收翎毛的钱都叫老百姓出。当时,一根箭杆竟卖到几百钱。农民交不出翎毛,有的竟被官府活活处死。打造战船、置办弓箭抗金固然重要,但弄得民不聊生,汪藻实在是不能容忍,他立即写奏章,向皇帝直谏。他在奏章中说,我们抚州这个地方各项收入加起来每年只有10来万,而要完成这多项紧急任务,要40多万,不知钱从那里出?不能再这样催压下去啦,百姓苦不堪言啊。汪藻就是这样秉笔直书,不管皇帝、同僚高兴不高兴,不管自己的政治前途如何,他直面社会、直面人生,率直而刚强,体现了不可多得地为民请命的勇敢精神。他的史记等文章收录《宋史.》等史书,和他的《《浮溪集》一样在浩翰的中华文章中激荡流传。
  
  汪藻的诗词像浮溪水一样秀美恬静,汪藻的文章就像大茅山一样柔中带刚,他做人、做官,就像这山、这水一样,出世则才华超群不张扬,入世则心怀天下不逐流。这真是锦绣文章传后世,诤诤风骨天下扬。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中华民俗常识一本通:传承独特文化

作者:张建霞

历史就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传承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中华民俗常识一本通》再现古代中国社会的生活景观…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