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西安)人。他少年英俊,出身世家,曾在同一年中两度折桂,春风得意,一时在长安城中传为佳话。
他擅长诗歌和古文,而诗才尤其出众,以英发俊爽,精警秀丽的风格,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为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后人将他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杜牧一生中,曾两度在扬州生活过。扬州地处淮南江北,正当运河和长江交错之点,水陆交通方便,贸易发达,商贾云集,是唐代极繁华的商业都市。俗谚云:“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以扬州为人间乐园。每至入夜之时,十里长街,笙歌盈耳,珠翠塞途,宛若仙境。
可以说,杜牧传播了扬州,扬州成就了杜牧。同时,杜牧的浪漫史也基本是在扬州期间完成的。
大和七年四月,杜牧应淮南节度使牛僧孺邀请,由宣州(今安徽宣城)来扬州,在其幕中任推官、监察御史里行,转掌书记。
在唐代,节度使府掌书记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职位,因为节度使府公务繁重,“文辞之事,皆出书记,非闳辨通敏兼人之才莫宜居之”(《昌黎先生集》)。
牛僧孺辟杜牧为掌书记,可见对他的器重。
公务之余,杜牧夜间常常私服外出,饮酒宴游,留恋于花街柳巷。杜牧本有贵公子习气,长得也帅,所谓“美容姿,好歌舞,风情颇张,不能自遏”(元辛文芳《唐才子传》),如今来到扬州这样一个繁华之都,正是如鱼得水。
对此,牛僧孺不放心,但又不便拦阻。于是密派兵卒三十人,换了便服暗中跟随保护,而杜牧始终没有察觉。
大和九年,杜牧官拜监察御史,将赴长安供职,牛僧孺置酒为他饯行,语重心长地劝解他:“你气度旷达,性情豪迈,将来必然前途无量,只是我常常担忧你风情不节,影响身体。”
杜牧掩饰说自己平时很检点,并无冶游之事。
牛僧孺笑而不答,命人拿出一个小匣子,当面打开,里面都是些便衣卫兵的密报,上写“杜书记过某家,无恙”之类。
杜牧羞愧交加,泣拜致谢,此后终生感念牛僧孺。
唐文宗开成二年,杜牧三十五岁,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洛阳。这一年秋天,杜牧的弟弟杜顗患有眼疾,病情加重,看不见东西,遂辞官到扬州住在禅智寺。杜牧十分焦虑,请了一位眼医石公集,和自己一起东下扬州看望杜顗。
根据当时制度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杜牧为照顾杜顗,告假满百日后只得辞去官职,不再回洛阳。
此次重来扬州,既忧心弟弟,亦自伤前程,杜牧不再有当年的冶游豪兴,从《题禅智寺》一诗可以看出他心情的黯然:“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想当年在扬州夜夜寻欢,且暗随者众,那是多么疏野豪放、快活潇洒;而今弃官为弟弟延医治病,卜居禅智寺,既忧心弟弟之病,又忧虑自身的前程,虽然身在扬州,去竹西胜景冶游的心情却是再也没有了,如此一想,自然是感慨万端。
杜牧在不惑之年后,还写过一首追忆扬州幕僚生活的诗《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